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呼唤水产养殖保险
  • 呼唤水产养殖保险
  • 2023-06-05 13:39:33
  • “彩虹”过后,粤西水产养殖业又遭重创。面对自然灾害,水产人不能只是沉浸在对惨重损失的痛心之中,更应该痛定思痛,寻找到一条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可行之道。

    毫无疑问,保险是降低水产养殖业风险的救药良方。然而,在保险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水产养殖却还是停留在“靠水养殖、靠天吃饭”的传统阶段,绝大多数养殖品种还没能纳入参保范围,养殖户们经常需要面对 “三年奔小康,一年赔精光”的惨境。

    2013年颁布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中明确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但多年来,包括水产养殖在内的渔业一直未能出现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目录之中。目前,广东省只有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和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分别在番禺和中山等地开办了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的小规模试点。

    造成水产养殖保险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关键在于,一方面需方参保意愿弱,另一方面供方提供不给力。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以小规模、分散化生产为主,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实际支付能力不足,限制了水产养殖户参与水产养殖保险的能力。此外,相当一部分水产养殖户的保险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心理,购买保险意味着增加养殖成本,如果不出险不能获得相应的保费返还或减免,养殖户心理上难以接受。以上因素弱化了需求方投保倾向,导致水产养殖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同时,水产养殖品种繁多、养殖方式复杂,易受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影响,发生渔业事故后不仅查勘定损困难、道德风险难以防范,而且保险机构一旦确定受理,赔偿金额往往非常巨大,远远高于收取的保费,这决定了发展水产养殖保险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客观上限制了保险机构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积极性。

    水产养殖保险赔付额度大、操作难度高、复杂程度深,决定了它的保险费率自然不低。然而,大幅度提高参保费,势必会让更多的养殖户、企业望而却步。那么,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出路在何方?

    或许我们可以从广西大蚝养殖保险实际践行中得到启发。

    受台风“彩虹”影响,钦州市部分牡蛎(大蚝)养殖户损失严重,共有117户投保了“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的大蚝养殖户获得赔付,赔付金额553890元。

    据了解,牡蛎是今年经广西自治区财政厅、水产畜牧兽医局及广西保监局联合推动的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品种,该保险保额为每年每亩9000元,保险费率为7%,因财政补贴了70%的保费,养殖户只需承担剩余的30%,每亩保费只需189元,养殖户参保热情高涨,该险种2015年在广西全区试点10800亩,其中钦州市试点5200亩。

    此外,广西试点区域的大蚝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还创造性地根据气象台站实测数据作为保险责任划分和赔付比例确定的唯一标准,最大程度避免理赔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纠纷,解决了水产养殖保险承保理赔的技术障碍,为水产养殖保险发展带来了突破。

    广西大蚝养殖保险的成功赔付,启发业界发展水产养殖保险需要依靠外力提升需求的有效性和供给的积极性,而政府在完善制度环境、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运行机制、强化认识基础以及构建技术保障等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发展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或许是“摸石头过河”的成功探索。

    当然,要想做好水产养殖保险,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从人才队伍建设、保险流程设计、风险分散安排、基层体系建设以及创新险种开发等方面积极促进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希望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能有更多养殖品种纳入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