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这只小猴要5000多!这种宠物你敢买吗?!
  • 这只小猴要5000多!这种宠物你敢买吗?!
  • 2023-06-05 13:39:33


  • 时下,喜欢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另类,养小香猪、蜥蜴、蜘蛛的都不算新鲜了。


    有一种被称为“长不大”的宠物袖珍猴开始流行起来,因为长像萌萌哒,很受宠物爱好者的青睐,80后的小王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市面上未见出售,于是,他选择了“特殊的渠道”——网络。可结果钱付了,小猴子的面都没见着。


    11月27日上午,家住台州经济开发区的小王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一家卖袖珍猴的网站,这些猴子眼睛大大的,脸蛋小小的,全身都是金黄色的绒毛,主要是它只有拳头般大小,非常可爱。


    小王立马加了网站上留下的微信号。经过咨询,对方表示一只猴子的价格为5800元。“我们的猴子都是打了疫苗的,而且每只猴子都有饲养证,也就是它的‘户口’。” 经过讨价还价,对方答应以5400元的价格卖给小王。


    11月28日上午11时许,小王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付给对方5400元,还把身份证照片发给了对方。对方表示当天下午就会发货。当天下午,小王再次微信联系卖家时,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了,对方电话也无人接听。感觉被骗的小王向开发区公安分局报警。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发布的虚假宠物信息往往是盗用网上已有的照片、资料,只需简单的核实就能拆穿。如要求对方提供宠物最新的、未经处理的照片或视频,或者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是否有雷同的语句或一样的照片。选择交付方式时,要面对面交易,并且在白天或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尽量避免异地领养或网上购买宠物。此外,还要提醒大家,在中国,所有非人灵长类动物都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饲养要办证,若无证饲养可能违法,而且像猴子这样的动物,真的不适合当宠物养。


    【新闻链接】

    袖珍小猴


    近来“袖珍猴”成了一种备受追捧的新型宠物。不同于变色龙、蜥蜴等冷血动物,也不同于毛茸茸的阿猫阿狗,袖珍猴能够站在主人的肩膀上或者抱住主人的大腿出门,实在是拉风极了。然而,看上去异常乖巧的袖珍猴,其实却是个“危险分子”。


    据动物专家介绍,在我国,所有猴类都是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私自饲养即属违法。并且,猴子野性难驯,还是致命病菌的携带者


    想买得走“特殊渠道”


    在北京,养袖珍猴的大有人在,不少人开车时也带着袖珍猴,甚至让其坐在方向盘上,并称之为“陪你一起开车,一起快乐”。网上说,这种长相乖巧、会喝可乐的袖珍猴名为“日本石猴”。


    有媒体曾在北京十里河宠物市场探访时发现,没有一家商户或摊位贩卖石猴。商贩们纷纷表示“不让卖”。一位卖猫的宠物店主告诉记者,像石猴、拇指猴在正规市场上根本不可能买到,“谁卖谁就被查。”她称,猴子是野生动物,国家不允许买卖,那些买卖石猴的人都走的是“特殊渠道”。所谓“特殊渠道”指的是网络。与宠物市场的情况正相反,在百度贴吧里,买卖石猴的帖子比比皆是。石猴卖家都是通过网络渠道和买家交流,并且都是“当面交易”。记者了解到,这些卖家大多位于北京、廊坊等地,售价一般在15000元左右一只


    “石猴”其实就是猕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劲硕博士告诉记者,根本不存在“日本石猴”这种称谓,网上所说的石猴,其实就是猕猴。甚至,这种猴也不是日本猕猴(Macaca fuscata),大部分是恒河猴(Macaca mulatta),也就是我国原产的猕猴种类。“说它袖珍倒不是因为它真的长不大,而是因为只是幼崽而已。”张劲硕称,无论是哪一种猴,是否为中国原产种类,都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个人私自饲养是违法的


    在网上,一些卖家自称可以为袖珍猴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这样就可以“合法”饲养。但网上更有人透露,这些证件都是假的,无一例外。因为,在没有相应的饲养场所、技术人员等必备条件下,个人申请根本无法获得通过。


    不仅凶猛身上还有病菌


    猕猴其实不那么“温驯可爱”,一些人在给猴子喂食时曾被咬伤,并被迫打了狂犬疫苗。在贵州的黔灵山,从2004年至今,已经发生了6000多起猴子伤人事件。2011年7月,一名8个月大的男婴的被猕猴扯掉后吞食。


    在北京城区,近年来也时常有猕猴出没的新闻见诸报端,但幸好没有伤到人。据野保专家介绍,这些猴子应该是家养逃出来的。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提醒,猕猴作为野生动物并不适合家养,除了会传播狂犬病,猕猴还会传播其他人畜共患病。据了解,猕猴会携带一种特有的B病毒(又称猴疱疹病毒),这种病毒对人是致命的


    来源:《警官在线》

    《警官在线》由浙江之声、浙江省公安厅联合出品

    浙江之声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15 浙江之声


    关注浙江之声微信,收看新闻早晚餐,这里的新闻有速度,有深度,更有力量。

    长按下方指纹,点击“扫描二维码”关注浙江之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