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如何有效降低渔业水产养殖成本 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效益
  • 如何有效降低渔业水产养殖成本 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效益
  • 2023-06-05 13:39:33
  •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动物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水源的污染、高温、气温骤降、雷雨等)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用药不当、机械损伤、饵料投喂不科学等)使得养殖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水产动物生病大大增加了养殖的生产成本。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减少养殖风险,提高亩面积的利润,是养殖人员追求的目标,可控生态混养技术是一种效益可观的养殖方法。

    可控生态混养技术的核心,就是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1、清塘:清除池壁和池底携带病原体的生物及病原菌,减轻池底有机负荷。

    2、肥水培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关系到中后期养殖动物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的成败。

    3、成功选苗、放苗

    苗种质量好坏签别方法:

    第一,视苗种体色,体色正常,有光泽的苗种质量好;

    第二,视苗种游动,苗种活泼、游动有力且有一定的抗逆流能力,则为好苗;

    第三,视苗种体表,体表完整,无残缺、无破损、无炎症则为好苗;

    第四,视苗种规格整齐度,苗种个体差异小,规格均匀的质量好。

    放苗原则:清塘不彻底不放苗;天气不好不放苗;肥水不好不放苗。

    4、水质、底质的养护、管理

    随着水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养殖残饵、粪便及杀虫剂、抗生素等化学物在池底沉积,破坏了底质的微生态环境,导致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恶化底质,从而危害养殖品种,健康养殖是从综合调控底质和水体开始的,以底质改良为中心的水质管理成为当今养殖的核心技术,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底质的好坏,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底质和水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养殖先养水,养殖先改底,改良底质是根本。健康生态养殖从池塘底部入手,合理使用底改产品,有效并持久维护水质,不仅预防疾病,还可以增产增收。

    5、养殖管理

    饵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早上占日投量的30%—40%,傍晚占60%—70%,均匀投放在池塘四周,主要以新鲜、未受污染的低值小型贝类、小杂鱼虾或配合饵料作为养殖品种的饵料,每天早、晚巡塘,观察养殖品种的摄食,生长及活动情况,建立生产档案,做好日常管理记录,注意天气水质变化,检查池内残饵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和换水量。

    6、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养殖前期投放一些EM菌等生物制剂来分解氨氮,改善池底,每次进加注水后用01.—0.2毫克每升的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全池消毒,饵料台、池四周在高温季节半个月用生石灰水泼洒一次,颗粒饵料选择不易溶散、饵料系数低的优质产品,从源头上清除病害的进入,并定期用一些抗菌素和保肝素来增强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作者: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祁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