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水产养殖中水体变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浅析
  • 水产养殖中水体变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浅析
  • 2023-06-05 13:39:33

  • 一、养殖水体各种浑浊水的成因及危害


    1、澄清水


    养殖水体中由于缺乏浮游藻类,导致水体过于清瘦,甚至清澈见底,这种水体通常被称为澄清水。


    导致浮游藻类难以生长生态失衡,使得养殖水体过于清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早春水温低、重金属超标、以缺乏藻种的地下水等为源水、青苔的生长掠夺浮游植物的营养、天气剧变或消毒剂使用不当引起的倒藻、酸性底质或总碱度太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碳源以及新开挖的池塘或沙底缺乏有机物使用藻类缺乏营养来源等等,导致浮游藻类难以生存或大量死亡,最终形成澄清水。


    澄清水直接显示了浮游藻类的缺乏,而养殖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是藻类,因此也直接影响了养殖动物的生存。


    浮游藻类不仅是溶氧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一些养殖动物如滤食性鱼类的重要饵料来源,由其形成的水色也是很多养殖动物躲避敌害的掩护。


    另外,藻类是池塘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水生动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水体物质和能量的正常循环。


    因此,太过清瘦的澄清养殖水体不适合养殖动物生长,需要通过培水等措施使水体尽快肥起来。



    2、白浊水


    有些养殖水体浑浊不清,水体呈灰白或乳白色, 是由于有害微生物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导致水体溶氧不足;或者水体中纤毛虫等浮游动物粘着有机碎屑较多,这种水通常称之为白浊水。


    水体浑浊呈灰白色时,池塘耗氧的有机质过多,再加上夜间浮游植物耗氧使得溶氧下降,此时若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浮游藻类容易出现应激,大量死亡,从而破坏物质循环,水体严重缺氧,早晨则会出现浮头现象。


    池塘水体呈乳白色,是由于纤毛虫、轮虫等成为水体优势浮游生物,当它们大量繁殖把水体中的藻类吃光时,就会呈现雾蒙蒙的乳白色。


    水体白浊一方面是藻类的缺乏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另一方面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两方面都会造成溶氧不足,溶氧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将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生存和生长。



    3、红色水


    由于池塘营养失衡,氮和有机物的富营养造成水中多甲藻、裸甲藻、血红裸藻、囊裸藻等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这些藻类富含叶绿素a、叶绿素b等色素,对红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体呈现红色。


    此类水体对环境比较敏感,天气突变容易发生倒藻,倒藻后,水体透明度高,池底物质(死藻等)反射出来红色。


    池塘倒藻后,部分藻类释放藻毒素,容易造成缺氧和中毒引发泛塘,因此对于应尽早处理发红的水体。


    另外由水体原生动物、枝角类、剑水蚤等数量严重超标,水质恶化后其体色也会应激发赤,致使养殖水体呈现红色。这种红色水,水质清瘦,耗氧快,特别是阴雨天浮头更为严重,应及时处理。



    4、老绿水


    养殖水体中的藻类老化,杀菌消毒后破坏水体菌相未及时补充有益菌,缺少菌种及时分解有机质,溶解的有机质较多,养殖池塘的底质恶化,出现泡沫是因水体表面张力过大,养殖水体中不良水质泡沫或者泡沫过多等形成老绿水、泡沫水或油膜水。


    出现老绿水的原因有很多,有机质过多,磷肥多氮肥少是产生老绿水的关键因素,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投饵量大,残饵粪便多,但吃料差或消化率低,导致水中有机质含量偏高,裸、隐藻的繁殖喜大量有机质;鞭毛藻类大量滋生,温度、酸碱度、营养盐等因素符合,鞭毛藻大量繁殖;肥水不当,多氮多磷多脏,少硫少碳少矿。老绿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老绿水出现前期会导致水体pH高,逐步出现氨氮高,后期发展为红水黑水,会导致亚硝酸盐高,进一步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生长。



    5、黄浊水


    造成养殖水体黄浊的原因如下,其一,由于大雨暴雨对池塘周围区域的冲刷,较多泥沙被冲入池塘,造成水质的浑浊;其二,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搅动池底或者池水过浅,尤其是新塘底部缺乏有机质形成的淤泥覆盖,再加上增氧机的搅动,容易导致底部沉淀物的悬浮造成水体浑浊的现象。


    黄浊水对养殖有多方面影响,其一,透明度过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藻类生长受到影响,水体溶氧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养殖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其二,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过多,在水生动物正常的呼吸活动中,粘附在鳃上,影响水生动物的呼吸,情况严重的甚至导致水生动物的应激。其三黄浊水一般伴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有机物分解的产生的氨氮缺乏浮游藻类的利用,导致整个池塘的氮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氨氮和亚盐常出现超标。氨氮和亚硝酸盐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溶氧而不能快速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对水生动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6、黑臭水


    由于管理失常,放养密度过大,有机质较多,如残饵、动物残体、粪便、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分解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从而极易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极易对生活于中下层的水产动物造成威胁。


    这种黑臭水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底质差,溶氧不足,氧化还原电位低,厌氧微生物发酵产生硫化氢等还原性有害物质,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






    二、养殖水体各种浑浊水的预防



    1、新开挖的池塘底部施有机肥,增大池塘底部的肥度。新开池塘或砂质底,池底未形成粘土层,易随风浪或水的对流作用浑浊池塘。新开池塘及砂质池底可提高水位,施放有机肥,尽快在池底形成粘土层,使用净水剂的效果一般,即使好也不能持久。


    2、适当加深池塘的水位。养殖池塘水体过浅(1.5m以下),较水深在2米或者2米以上的池塘更容易出现养殖水体的浑浊,因此,进入成鱼养殖期后,可适当加深水位。



    3、对于养殖密度过大引起的养殖水体浑浊,存塘量过大时,及时卖鱼,减少存塘量,减少池塘底部的生物搅动。


    4、养殖机械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对于水深小于1.5米的土池,使用提水能力强的机械是不合适的,建议选用提水能力小,对水体底层影响小的增氧设备机械。在底部曝气式增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的时候,需要安装曝气盘的支架,支架的高度不应低于20公分,切勿直接将曝气盘放在池塘底层的表面。





    三、养殖水体各种浑浊水的处理新思路



    首先建议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样,如果是养殖水体没有什么藻相,且浮游动物过多,需要进行浮游动物的处理,杀灭或者使用水泵加滤网过滤掉浮游生物,之后在进行净水和培藻的处理。处理建议方案如下。


    1、使用复合过硫酸氢等净水系列,严重时连用2到3次,具有净水(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打破悬浮有机颗粒,降低水体粘性,沉淀悬浮物)、解毒(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体各类有机有害物质和还原性毒物,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增氧(通过降低水质粘性降低水体表面张力,增强空气中氧向水体的扩散和水体上下层的交换)的作用;尤其是有效避免因大雨和暴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带进水体中,生成亚硫酸和亚硝酸,对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和消化道粘膜产生伤害,造成细胞缺氧而降低免疫;


    2、使用复合过硫酸氢钾等底改片剂+过氧化钙或过碳酸钠缓释颗粒,严重时连用2到3次,降解沉积到塘底的各类有害物质、改善板结、发黑、发粘、发臭底质,增氧提高氧电位的作用;


    3、天晴时,使用氨基酸颗粒+有益菌类进行肥水操作;通常3天左右水色转绿,藻类生长繁殖较丰富。


    4、水体使用过硫酸氢钾消毒剂、底质改良剂12小时后,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活菌(如乳酸菌等),配合使用活菌调菌相、改底,建立底部菌相平衡,可有效解决养殖中后期的黑臭底质,解决氨氮和亚硝酸盐居高不下难题,使用乳酸菌等补充有益菌,加强对有害底质的分解转化,形成微生态平衡的底部水质和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