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舍不得分享的绝世无名古村落
  • 舍不得分享的绝世无名古村落
  • 2023-06-05 13:39:33
  • 中国六大无名古村落
    徒步的人除了脚力好,还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们环球徒步的一大爱好就是四处发现适合徒步的绝世美境,无论地有多偏,路有多远,山有多深,我们终会义无反顾地前往。

    所谓“无名古村”并不是没有名字,而是没有名声在外。因为无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没有被外界的喧嚣所骚扰,或者说,因为无名,才有最为原生态的生活与镜像——这六座古村、古镇、古聚落正是如此。


    这个叫来古的村落美丽而安静,它乖乖地待在神秘的来古冰川下。你若寻它,需爬坡、经湖、走山,待你疲劳至极终于看到它时,相信已经筋疲力尽——不过,这里的美景不会让你后悔。在这里,极少的村民会极简单的汉语,而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轨迹里,你便开始放不下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四周都是冰川,叫做来古的村落究竟存在了多少年。来古村没有村志,它所隶属的然乌镇也没有这方面数据的显示,老村长更说不出来。

    只知道若干年,两千年或者三千年前,这里是“珞巴人”的聚居地,有一天,一群粗犷魁梧的康巴人无意间打猎来到这里,逐渐地,珞巴人被赶走,争强好斗、能歌善舞的康巴人,展现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征服欲望。

    “来古”最开始的意思是“山门”,后来演变为“世外桃源”——我们更愿意称它为“山门之内的桃花源”

    在神农架广袤的原始森林中,有一处不为人知的小镇——木鱼镇。

    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是中国内陆罕有的没有被玷污的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618平方公里,广大的林区囊括了3700余种植物,为1060余种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原生态环境。当然,这里不仅生活着金丝猴、白蛇等67种珍稀野生动物,据说还隐藏着许多相传千年的神秘生物,比如来自史前时代的“驴头狼”、隐没于茫茫林区中的“野人”……

    四周环绕的原始森林,虽然掩盖了它的棱角,却也给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千百年来,当地人靠山吃山,既有会“架木为梯”绝技的药农,又有恪守狩猎之道,敢于和野猪对决的猎人;而神农氏留下的神农茶,传说还有“解千毒”的功效……

    在闽南渔民到达福建霞浦县三沙镇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终日只有海风吹起的波浪拍打海岸;渔民来到此地后,在小镇上建起了能抗台风的石厝,并用祖先的方式在滩涂上饲养海产品,一不小心,数百年时光就过去了。直到今日,这座无名小镇才为摄影师所发现,他们称此地是“中国东海最美的海滩”……

    三沙古镇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地势险要,从唐到清,朝廷都在此设置军营。

    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一群漳浦的渔民无意间来到三沙,他们发现这里渔业资源丰富,便鼓起勇气与驻守士兵搭话,以渔货为交换,获得了捕鱼的许可。随后,他们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久而久之,有的渔民便直接定居在了这里。

    古镇随着优质渔货声名四起,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渔民多由外地迁徙而来,三沙逐渐成为典型的移民小镇——几千人的小镇,却有姓氏六七十种,各种闽南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独特的三沙海耕文化:三沙人把闽南说成“下南”,吃饭叫“加买”,喝酒干杯叫“直杯”,每逢过年要敬妈祖、吃红糖花生红枣糕,扛台阁……

    《霞浦县志》记载:“虾苗以产小皓为佳,身独圆形,此外皆扁”,虾苗以小皓、松山两个渔村的最为出名。小皓虾苗之所以能闻名福建,一方面是三沙湾水浅浪静、溪流众多,浮游生物丰富,虾类自然生长得好;另一方面,渔民捕捞虾苗后,会用流传了几百年的制作方式烹饪虾苗——比如对小虾苗进行严格筛选,经过脱水、配料等工序加工,再以独特配方进行腌制,让虾苗吸取了“天地灵气”……用当地话说:“不美味都不行”。

    这里有西藏四大神山之一苯日神山,转山路上满是磕长头的人,一步一磕头往山顶上爬,他们手掌和膝盖有护具,用满头汗水书写艰辛与虔诚;水葬是藏族人的一种殡葬仪式,由逝者的亲属将逝者的遗体仔细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投入滔滔的雅鲁藏布江中,连骨头都要砸碎,任由雅江鱼吞食;这里从来不缺乏水果零食,学校操场上有一棵山楂树和几棵核桃树——唯一的缺点就是只能捡落到地上的吃。如果孩子们喜欢你,他们会帮你去捡,他们会用黑黑的手把山楂捏成一大坨给你,让你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从林芝地区行署八一镇出发,沿着318国道四川方向行走几公里之后,你会看见一个“珠江山庄”的牌子和一条小小的柏油公路。这时候,你不要被传说中的318国道继续吸引,请果断靠右行驶,在行进约40公里后,你即将进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聚落:米瑞乡。

    在古镇遍地的西部,10个人中有8个都不曾知晓这座叫宁厂的小镇。但华夏五千年的史书,却从不曾忘记这个中国最早制盐地的过去,那“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传奇,至今仍在这座深山无名小镇中流传……

    宁厂的兴衰,与“盐”息息相关——宁厂的制盐历史从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距今已有几千年。到了近代兴盛时,宁厂古镇曾千家舟楫,这里出产的盐通过大巴山盐道以及峡江水路到达周边六省,可谓是一条“黄金道”,有着“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赞誉。

    周村古镇很小,但历史却很庞大:春秋时代,商人出身的管仲重农而不抑商,在齐国开渔盐之利,民间开始互市,以商立国的齐国最后居然也成就了霸业,名列“春秋五霸”之首——这一切,都是以周村为基础建成的,这座小镇功不可没;明末清初,周村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外界对周村的了解大都来源于那部叫《大染坊》的电视剧,但当我真正穿行在周村的时候,我知道电视剧的想象并不是本色的周村:一座古镇,坐落在北方的天空下,被尘土覆盖着,被风雪遮蔽着,青灰色的城墙,勾嵌着白色石浆,一块块青石在阳光里闪耀着银子的光芒……至今,穿行在那些棋盘似的小巷中,仍然可以看见精美的丝绸、黝黑的茶叶、文人的手指和商人的面孔……


    本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