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洞庭湖养猪扩张无序,打口井几十米都是猪尿!
  • 洞庭湖养猪扩张无序,打口井几十米都是猪尿!
  • 2023-06-05 13:39:33
  • -商家推荐-


    曾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如今许多地方竟是猪粪处处,秽物成片,恶臭远扬。每读古诗“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等句,反观眼前景象,不禁悲从中来。请看半月谈记者从洞庭湖一线发回的报道。

    打井下去,几十米都是猪尿

    在洞庭湖区的临澧县柏枝乡,记者看到,一个大型养猪场正将棕黑色污水源源不断排到厂区外的池塘内,池中淤积大量黑色污染物,俨然成为大片污水晾晒池。池塘周边若干沟渠与外界水系相连,污水随之流出最后汇入澧水进入洞庭湖。

    村民沈文兵告诉记者,这家名叫湖南湘瑞健农牧有限公司的猪场建成后,水库里的水就不能再饮用,用来灌溉长出来的米都发黑,一捏就粉碎。养猪场排污池几百米外就可闻见恶臭,还滋生了大量蚊虫,夏天只要一开门蚊子就黑压压扑面而来。

    类似的规模化养猪场在洞庭湖区比比皆是。记者从岳阳、益阳、常德的畜牧水产部门了解到,洞庭湖区周边密布着20多个养猪大县,沿湖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



    无序扩张的规模养猪给洞庭湖区造成了沉重的环保压力。据湖区多地的环保部门介绍,近年来养殖业污染占据群众投诉量的近一半。在岳阳市一个生猪养殖大镇,居民打井下去,几十米都是猪尿。

    除生猪养殖外,湖区水产养殖污染形势同样严峻。在湖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养殖水面,小的几十亩,大的上万亩;仅常德市,养殖水面就达150万亩。


    洞庭湖内密密麻麻的围网

    为了追求产量,自上世纪80年代起,湖区养殖户们就采取了向水体投肥的养殖模式,近年来愈演愈烈,高峰时每亩水面的年投肥量接近500公斤。大量的投肥导致湖区水体富营养化,而这些氨氮严重超标的废水,几乎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最终都流入洞庭湖。

    守着洞庭湖,群众没水喝

    但近十年来,这里的江湖关系发生了巨变。浪拨湖镇水利站站长黄建国介绍说,上游来水明显减少,大洪水很少发生,干旱缺水倒是成了浪拨湖的常态。藕池河每年断流天数从60多天增加到了200多天,最严重的一年甚至断流350多天,接近全年断流。

    比水少更让人担心的,是日益加重的水污染。

    记者在浪拨湖镇多个村庄看到,内湖、内河、沟港多是一湾死水,颜色泛绿,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凑近一闻,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鼻而来。

    但是,这些地下水的质量如何呢?在浪拨湖镇的水厂,技术人员给记者作了一个演示:一大杯澄澈透明的水,徐徐倒入一小口茶,瞬间,清水变成了蓝黑墨汁色。面对惊讶不已的记者,当地工作人员解释,这是由于地下水铁锰含量超标严重,一遇到碱性茶水,就现出原形。

    专家介绍,铁、锰一旦过量摄入,将对人体肝脏、神经系统、生殖功能产生慢性毒害作用。为了对铁锰超标进行处理,浪拨湖镇的饮水处理成本要比正常情况高30%。

    农业污染是罪魁祸首

    与许多河湖的污染源不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前洞庭湖最为严重的污染来自农业。

    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李利强认为,近年来工业污染对洞庭湖水质影响有所减轻,但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直排影响却在持续增加。前些年造纸企业污染的只是局部水域,对洞庭湖总体影响不大,而农业特别是养殖业无序扩张,污染范围更广、治理难度更大,影响也更深远。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长期以来,洞庭湖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停留在提供生产生活物资和调蓄长江、防洪保安这两个方面,普遍“发展不足”,过去湖区南县、华容、安乡等县均为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粮、棉、油、麻,可如今都成了典型的“塌陷区”和财政穷县。

    “湖区发展的需求特别迫切,老百姓要致富的需求特别迫切。怎么结合环境容量,把握发展的要求,发挥湖区的后发优势,这是当地政府的一道难题。”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李跃龙说。来源:澎湃新闻网)

    洞庭湖边看风景,真美!


    过去,洞庭湖头上悬着一盆水,每到汛期,洞庭湖人民就和水患打仗。现在,三峡大坝筑起后,水患换成水危机。干涸的河床灼伤渔民的眼。急功近利的开发,竟使洞庭湖变得像干瘪的,再也流不出甘甜的乳汁了。污染的作怪,使有限的乳汁变成毒食品。母亲湖,你拿什么滋养你的子孙后代啊?救救母亲,还她美丽的容颜和甘甜的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