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斑节对虾“南海1号”
  • 斑节对虾“南海1号”
  • 2021-12-04 19:43:13
  • 点击上方蓝色字,即刻关注


    品种来源: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以我国南海海南岛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南部(普吉岛)海域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经连续五代群体选育获得。

    审定情况:2010年通过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审定编号: GS-01-009-2010。

    特征特性:

    (1)形态特征

      斑节对虾“南海1号”新品种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由暗绿色、深棕色和浅黄色环状色带相间排列。游泳足浅蓝色,原肢前面黄色,其缘毛桃红色。额角齿式为7-8/1-3。头胸甲额角侧沟较深。伸到胃上刺下方。;第5对步足无外肢;雄性交接器在第4步足间有一粗大的钙化隆起,纳精囊盘状。斑节对虾“南海1号”的形态特征与未选育的斑节对虾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区别。与我国及东南亚的野生斑节对虾差别不大,与非洲来源的斑节对虾区别明显,主要特征表现为养殖期尾柄颜色偏蓝,成熟时尾部颜色特征偏蓝、蓝黑或者黑褐, 尾柄边缘的红色不明显或者红色区域很小。

    (2)生理生态特性

      与我国及东南亚的野生斑节对虾一样,斑节对虾“南海1号”属于广温性动物,对温度的忍受能力范围甚广,最适生长温度是25~33℃,但可以忍受15~35℃的水温。当水温高达36℃时行动异常,水温低于14℃时停止摄食,时间长了就有死亡的危险。斑节对虾是广盐性动物,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这可能与其移居的习性有关。最适生长盐度是10~2‰0,可忍受盐度为2~45‰。斑节对虾是杂食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要求为35%~40%,贝类、杂鱼、虾、花生麸、麦麸等均可摄食。

    (3)繁殖特性

      雄性性成熟个体为3.5 厘米,体长12.8 厘米,体重35.0 克。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30天前后,其成熟时间约为160日;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天前后,其成熟时间约为260日。

    雌性性成熟个体体长17.5厘米、体重75克以上,随着个体增大,其繁殖性能提高,以体重100克以上者更佳。鱼塭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165日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40天,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270日,性成熟日龄300~360天以上。产卵为多批次产卵。雌虾怀卵量(3~8)×105粒。卵子为沉性卵,乳白色。

    “南海1号”主要经济性状(品质指标)

      经过累代选育和遗传改良后,斑节对虾“南海1号”体重生长速度明显提高,选育到第五代(G5)比未选育斑节对虾体重生长速度提高了21.6~24.4%,生长性状遗传稳定,养殖生产时整齐度好,体重和体长变异系数要比未选育斑节对虾低,成活率高,可用于大规格商品虾的养殖。该品种尤其适于中等密度下的大规格商品虾的养殖,建议养殖密度为1.5~3万尾/亩。

    产量表现:课题组在海南三亚、乐东、黄流、崖城、广东阳江、电白、廉江、深圳、珠海等地对斑节对虾“南海1号”进行了3种不同养殖模式(低、中、高密度)的生产性对比测试和中试养殖。低密度养殖(放养“南海1号”虾苗0.5~1.5万尾/亩),亩产为186~378.5千克/亩,比未选育的普通虾苗产量提高了21~65千克/亩;中密度养殖(放养“南海1号”虾苗2.0~2.5万尾/亩),亩产为295~421千克/亩,比未选育的普通虾苗产量提高了52~92千克/亩;高密度养殖(放养“南海1号”虾苗3.0~4.0万尾/亩),亩产为481~526千克/亩,比未选育的普通虾苗产量提高了60~100千克/亩。此外,同一养殖密度条件下,“南海1号”苗种在不同养殖中试点的单产也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与生产性对比测试和中试养殖点的养殖设施、条件及养殖技术等因素有关。

    养殖要点:

    1.亲虾培育

      需按斑节对虾“南海1号”新品种亲虾培育技术规范进行生产培育,包括全人工培育斑节对虾亲体的方法(ZL2005 1 0037111.0)和一种促进斑节对虾性腺成熟的添加剂专利(ZL2005 1 0037110.6)两项专利技术。

      (1)亲虾来源于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安游基地和深圳试验基地斑节对虾遗传育种中心。

      (2)亲虾越冬温度为23~25℃,pH 8.0~8.6,盐度25~32.3‰)亲虾投喂活体沙蚕、新鲜鱿鱼或牡蛎,经检验不携带WSSV及IHHNV。

    2.苗种培育

      需按照“斑节对虾南海1号新品种种苗生产规范”进行生产。

    3.养殖生产

      需按照“斑节对虾南海1号新品种养殖技术规范”进行生产。

      (1)彻底清淤除害。对虾养殖前,彻底清除养殖污泥。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全池消毒处理。特别注意清除杂虾、蟹等可能的病毒携带者。进水后,依据情况,清除有害鱼类等。

      (2)养殖用水水源必须符合国标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 5052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养殖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消毒和沉淀后方可使用,以25毫克/升有效氯消毒,曝气沉淀后抽取上层水体使用。

      (3)基础饵料培育。采用人工接种或利用单胞藻培养方法培育自然海水中基础饵料生物,使水体透明度达到35~40厘米。

      (4)虾苗投放。投放养殖池塘的虾苗体长1.0~1.2 厘米,严格控制放苗数量。集约化养殖池塘建议投放密度30000尾/亩,普通土池建议投放密度20000~25000尾/亩,鱼虾蟹混养建议投放密度5000~15000尾/亩。依据基础饵料繁殖情况和计划产量控制放苗 量。

      (5)饲料、药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需严格按照GB11607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标准执行。

    适宜区域:适宜我国华东、华南的盐度高于2‰的沿海地区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邮政编码:510300

    联系人:江世贵

    联系电话:13825198316

    电子邮箱:jiangsg@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