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他拍出了史上最好吃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一次他却说,最好吃的是人……
  • 他拍出了史上最好吃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一次他却说,最好吃的是人……
  • 2021-01-19 20:27:24


  • 他走过的路,

    是世间最好吃的套路。

    #妈,我饿了……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 -


    第三场 生活美学分享会

    暨陈晓卿老师新书见面会

    2016年5月14日 13:30

    杭州木马剧场




    当滚妹还是一个美食记者的时候,就十分喜欢陈晓卿,早在博客时代,他常写一些有趣的好吃事儿,都是市井食物,不高端,不洋气,不动声色,不知不觉就看得人流一键盘的哈喇子。


    听说最早,他在报刊写作美食专栏,两部《舌尖上的中国》大热,他也成了全国人民眼中“开过光”的顶级吃货。《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


    对他而言,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所以,他经常理直气壮地说:“其实,世界上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浙江卫视主持人伊一


    伊一:您一直说最好吃的是人,和谁吃才是最重要的,您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吃饭?

        

    陈晓卿:我喜欢和不是特别刻薄的人一起吃饭。因为我不是一个特别懂吃的人,我也遇到过一些美食家经常地恨铁不成钢地教育我,说你应该先吃这个,后吃这个,然后你怎么样吃就错了,这样的话,我觉得我的美食道路就可以终止的,那是一个特别无趣的事情。我特别喜欢去一个朋友家里吃东西,他做出一道菜来,大家围着边吃边聊,聊一会儿,他再去做下一道菜,感觉特别像一个线路,而不仅仅是吃饭的过程,非常有趣,和这样的人吃东西,除了嘴巴愉快,脑子也愉快。


    伊一:《至味在人间》这本书里有很多令人惊艳的江湖美食,甚至连当地人都不太知道,然而有些美食在城市化进程中会消失,你怎么看?


    陈晓卿:这很可惜,有些小店,真的是这一次不去吃,下一次就吃不到了。陈立老师曾经介绍给我一家牛头店,在一个特别平凡的市井小巷里,得是陈立老师先给他打电话预约才准备,吃的就是一整个的牛头,台州作坊,牛头这东西附加值不是很高,也无法把这生意做大。


    伊一:美食怎样可以与当下有一个更好的结合,然后传承下去?

        

    陈晓卿:我们的当下,工业革命的产物正在取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做所有的事情都讲究标准化。我在顺德的一个镇里找到了一个人,他从每年4月种菊花开始,从选种开始,如何料理菊花,种一小片,周围不能有其他的花粉,夏天的时候要剪掉多余的枝子,剩下几朵开得硕大无比的菊花的板,然后用剪掉,在水里待着,然后抓一条水蛇,煲好汤,这个菜需要4个半月,这是他们家族的传承,也是当年民国时期的大美食家先生发明的,在70岁寿宴时发明的,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    


    伊一:我听到就已经觉得很惊艳了。

        

    陈晓卿:但是谁有钱去吃这个东西?现在特别精贵的东西,用非常高的时间成本的东西,再也做不到了,大家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美食,迁就更多人的口味,要做比较便宜一点、江湖一点、市井一点的味道,大概能够尝到那个味道,但真正的味道尝不到。


    西餐讲究标准化,中餐则要看厨师的心情,我吃过一个厨师两次完全不同心情做的饭,一次非常非常好吃,第二次非常非常难吃,因为他和他太太打架,后来我就建议他,你和你太太吵架的时候不开,那个饭馆现在一个月只开10天,只要一吵架就不再开张了。最好吃的往往与人有关,人制造了美食,美食和人的呼吸、情感,身体健康状况都有关系,这是第一。第二,和什么人去吃,也很关键。


    有一次,我在陈立老师家里吃到一种梅干菜,他从窗户上搬下一个坛子,拿出一点梅干菜去蒸。我吃了那么多的梅干菜,这个鲜味特别足。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是盘过。这个坛子扎了很多小孔,梅干菜里面有一种真菌,会“见光死”,在死之前会奋力挣扎,这些挣扎的真菌分布在梅干菜上面,让它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了的感觉,刺激它不停地排出氨基酸,氨基酸就是让我们感觉到鲜的那种物质,是让中国人能分泌多巴胺的味道,所以这一味梅干菜,吃起来就跟其它不一样。你想,一条梅干菜都说得让他鲜活起来,所以你下一次一定要去陈老师家吃饭。




     陈立  专攻情感性精神疾病,却以美食家闻名


    我觉得最好的厨师应该是政治家,因为古语就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掌握一个火候。


    爱人不是找来的,都是碰来的,我认为美味也是碰来的,除了现实存在而言,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招引,如果没有这一份心情,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美食打动你,你通过食物能够感受到人情世故,所以,美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品尝美食有没有丰富想象力,这很重要,不仅仅是一个味觉的体验。




     前都市快报资深美食记者 胡狸


    吃饭的时候,尤其是要和有趣的人一起吃饭。我写美食写了15年,跟无数的餐厅老板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好玩的人很重要。就像两位陈老师这样,和陈晓卿老师一起吃饭,餐桌上会多很多笑声;和陈立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各种涨知识,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不用百度,问他就好了。


    陈立老师特别善用小手段,把普通的美食搭在一起,变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经在他家喝过很好喝的咖啡,以为做法很平常,但真正听他解释起来又觉得颇为高深。那是一杯姜汁咖啡,用黄姜熬成姜汤,用最普通的速溶咖啡,一份咖啡粉三份咖啡伴侣一份糖,加姜汤冲,神奇般的好喝。




    餐饮界风云人物 吴国平


    卖菜的除了关注美食,也很关注于研究客人:杭州人为什么吃辣的?客人觉得怎么样不叫吃好,怎么样叫好吃?好吃有一个途径,一是原料,二是调料。我最近开了间虾店,几乎80%是女性,为什么?因为女性的上班压力比较大,要吃辣。


    用我的话说,最好的厨师就是懂客人。客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懂客人的厨师是最牛的。




    餐饮界风云人物 童启华


    我花了11年研究,如何做好一个包子,到现在只卖6款包子,卖了3亿多个。包子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丰富的知识,我所做的是挖掘,11年的时间也只是挖出几个包子,中国的美食还需要更多人来挖掘。


    我从小在浙江温岭长大,如果有一个菜馆说今天的红烧鲳鱼很好,我是不太相信的,鲳鱼出水以后最多不能超过一天,即使在温岭,真正好的鲳鱼也要去海边才能吃到,只需要水煮的,一筷子下去,骨肉分开,鱼肉鲜酥,一碗汤都能喝完。





    在杭州,吃什么

    听大咖推荐:


    陈晓卿:第一次认识陈立老师,他带我去了四桥附近的一个小馆子,很小,没什么人,老板自己家里养鸡、养猪,有一片竹林,每天早上去钱塘江边收鱼,每天要吃到什么鱼,都不一定,每次去吃都不同的,取决于他早上收到什么货。我那次吃到的是鲻鱼,别的鱼是在淡水里产卵,然后到海里长大,它是反过来的,我觉得挺有意思,陈立老师还告诉我,鲻鱼肚子里藏的鱼子是像黄金一样贵的乌鱼子。重要的是,吃完这家馆子太好吃了,我一直不想告诉别人,老板家里就那么一小片竹林,人去得太多,东西就可能不好吃了。这家小店,东京电视台等许多国外电视台都去拍过,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下点评网站,这家店才三颗星,说明知道的人依然非常少。(滚妹热心剧透:吴记饭店 @滨河路)


    陈立教授:推荐一个吃蘑菇的地方,在文一西路古墩路朝三墩方向约50米,专卖云南的鲜蘑菇,一道杂菌汤做得极考究。另外,有一个在意大利多年的华人,为了小孩能够说汉语,陪他回来读书,在文三西路开了一家意大利餐馆,意大利餐做得极地道,这一对夫妇开了23年的餐馆。还有一个陕西临潼人,为了陪太太,就在靠近浙大紫金港开了一家面馆,合面的师傅是老乡,肌肉很发达,揉出来的面筋道程度可想而知。


    胡狸:如果人均50、60的,可以去白鹿;如果要稍微讲究些的杭帮菜,德明饭店。陈立老师曾经带我去吃了一家牛肉面馆,藏在一个小破菜场里,假如没有陈老师带着,我千千万万想不到。面馆的主人其貌不扬,属于扔在人堆里找不出来的朴实。穿一件深蓝色的褂子,特别害羞,特别腼腆。陈老师说这个主人是浙江大学文学系的硕士,特别喜欢红学,他的面馆简单到简陋,把墙刷白了贴了很多80年代红楼剧的剧照,还有一些自己摘录的诗和自己写的诗,都贴在墙上。上一次去,他新贴出来的是写给他女儿的一封信,写得非常感人,以及,牛肉面非常好吃。


    吴国平:菊英面馆,我觉得拌川更好吃,其实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我喜欢找出里面哪个菜最好。


    童启华:我最怀念的一个餐厅是柏树子,一个月不吃就会非常想。





    今日送出

    陈晓卿亲笔签名 《至味在人间》

    5本

    点击【阅读全文】 立即进入报名页,快速报名。
    报名截止:5月16日(周一) 12:00
    获奖公布:5月16日(周一) 20:00


    按照既定抽奖规则:取开奖当天(5月17日)收盘的上证指数倒序前两位作为参数a,(抽奖码总个数/5)得到的整数位数字作为参数b,中奖码 = a + b*n(n取0-4的整数),如果中奖码大于抽奖码总个数,则最大的抽奖码即为中奖码;每人最多限获一份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