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管理应对措施
  •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管理应对措施
  • 2023-06-05 13:39:33
  • 七月中下旬以来,连续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晴热天气,是池塘养殖病害多发、死亡率高、管理难度大的关键阶段,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保障水产品健康生长,安全度夏,根据当前气候和生产特点,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供养殖户参考。

    一、加深水位,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剧烈,一是当水温达到32~33℃时,蓝藻、绿藻、黄藻等就会发生死亡,出现“倒藻”,水色浑暗,溶氧降低现象;二是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加大,水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底层溶氧消耗大,易出现缺氧现象;三是水体产生温跃分层,下层水变成“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易聚集;四是养殖水产品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受此影响, 养殖对象喜欢在水体的中层活动,如水体环境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鱼类会出现“暗浮头”甚至“浮头”, 虾蟹出现软壳、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症状,常见虾跳塘上草、蟹上岸、鱼跃水现象,吃饲时间明显延长或吃饲不旺。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最佳养殖水位。每5-7天测定1次池塘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30-35厘米,pH值7.0-8.5,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水源充足的池塘每隔3-5天加水一次,加水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每次加10-20厘米。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保持最佳水位,河蟹养殖池水位有草处控制在80厘米以内,无草处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大宗鱼的池塘水位保持2.0米以上;鳜鱼、加州鲈鱼的池塘水位保持1.5-1.8米,青虾池塘水位保持0.7-0.8米,泥鳅池塘水位保持0.8-1.0米。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0度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坏,加大耗氧,氮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或者超标、溶氧缺乏、PH值不稳定等。周期性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EM菌、芽孢杆菌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池塘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淤泥较深的池塘适量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养护水草,控制疏密

    针对河蟹养殖池,要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疏密,发挥水草最佳作用。水草过多,净化作用大,但易腐烂恶化水质的矛盾。塘口水草覆盖超60%,及时用拖刀间隔疏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塘,开通“井”通道,使水草疏密合理,生长有力,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超过水面的水草,割除上部没入水面30厘米,有利池水流动和方便投饲,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保护水草,精养塘中饲料应尽量撒开。定期使用芽孢杆菌,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三、合理投饲,科学管理

    7月中下旬以来连续高温曝晒,白天池水温度普遍超过30℃,鱼、虾、蟹食欲下降,投喂量应降至计算量70%以下,可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和乳酸菌粉等保健品,保障肝脏和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晴天中午鱼塘开启增氧机2-3小时,夜晚10:00开机至早晨,闷热、阴雨天全天开机。虾、蟹池塘控制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60%,超过时应间隔除去部分水草,露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割除草头,控制其在水面下30厘米处生长。适当排换池水,夜间开启微孔增氧机。

    加强巡塘检查,仔细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四、预防疾病,合理用药

    夏季高温季节,水环境变化剧烈,微生物的繁衍速度快,疾病多发,许多养殖户会使用消毒剂、除藻剂、杀苔剂、底质改良剂等来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底质。此时施用外用药物应酌情减量,因为水温越高,药物毒性越强,用药风险越大,用药后开动增氧机搅水,打破热成层,避免水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造成对水产动物的伤害。此外,夏季很多池塘养殖水产动物处于“暗浮头”和“浮头”的应激状态,除增氧剂外,其它任何药物的使用都会对养殖动物形成刺激,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虾蟹池换水后,通常会诱发虾蟹脱壳,此时不宜用药,特别是水温越高毒性越大的药物如硫酸铜等使用时更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