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春季海参养殖需注意!水产人必看
  • 春季海参养殖需注意!水产人必看
  • 2023-06-05 13:39:33
  • 近年来北方(辽宁、河北、山东)海参主养区春季灾害较多,为海参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为更好指导春季海参池塘养殖,笔者将近几年北方春季海参池塘常见问题作了总结和汇总,以期帮助大家及时观察养殖池塘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仅供大家借鉴,以期望有所帮助。



    一、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

    春季化冰后,由于整个冬季未对参池进行系统管理,池塘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细菌,池底会积累较多有机物和发酵产物,因此,需要对参池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杀菌和改底工作,实践证明,春季参池的池底消毒杀菌及改底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病害发生,对全年生产非常必要。

    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底质。

    春节气温回升较快,容易导致水体分层,池水不能上下对流,应于每天中午时开机增氧,开启时间30~60分钟左右。不具备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每15~20天施用1次“增氧片”等,以期改善池底生态环境,防止底层水缺氧。



    二、科学换水

    3月初可以进行适量换水,并逐步降低池水水位,应采取温和的换水方式,切忌大排大灌,进水时需监测海水的各种理化指标(水温、盐度等),换水应少量多次进行,每次换水以不超过总水体的10~15%为宜。然后逐渐将日换水量升至20%左右。进水时应选择在睛天的中午或午后进行。水温达到10℃以上后,池水深度保持在0.7~1.0米。到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将水位逐渐提高到1.0~1.3米。

    温馨小贴士: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如果有“倒春寒”天气发生,要提升池塘水位,保持水温稳定。

    三、合理肥水,抑制青苔生长

    初春季节,池水清瘦、生物饵料少,可以在3月中下旬进行肥水,采用“小球藻”、“肥水一号”肥水。既增加池内天然饵料量,提高水中溶解氧,又降低池水透明度,使海参免受强光直射,水色以浅褐色为好。发现青苔等有害藻类和杂草繁殖过快时要注意及时捞取,保持池水清新,要控制透明度在50~70厘米。



    四、预防海参肿嘴、吐肠

    春季海参都会在水温7~15℃时暴发因肿嘴而引起的吐肠、化皮等病症。其原因在于海参在7~8℃开始进入摄食期,10~15℃进入摄食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较低,底栖硅藻繁殖速度较慢,海参摄食饵料不充足,就会摄食池塘中厌氧环境下的有害底质,引发肠道疾病,进而诱发肿嘴、摇头、化皮等病,严重时会因肠道极度不适而吐肠。产量低造成海参价格受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冬季过后,结合天气情况,缓慢排换水,最终保持参池水深为0.7~1.0米,提高阳光的通透率,快速提高底层水温,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建议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及抗应激产品,一方面稳定水质,增强海参抗应激能力,另一方面在海参下礁前彻底改良底质环境;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人工配合饵料。 



    五、春季漂参

    春季化冰的初期水体盐度分层现象较重,尤其是池水较深的参池和没有及时排淡降水位的参池,盐度分层会导致底层氧气不足,底部缺氧发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海参向溶氧量较高的池塘边角浅水区移动,并通过肛门大量吸水以虑取水中氧气,当体内的水过多时,整个呼吸树、肠胃及体腔都会膨胀,海参整体比重变小,从而发生漂浮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以防为主。首先在池塘化冻后及时利用排淡闸板缓慢(一次排水幅度15厘米-20厘米,防止水体较大波动)降低水位至100厘米左右,以排出表层盐度较低的冰水,打破水体盐度分层的形成,防止池底缺氧现象发生,同时及时添加新鲜海水,改善池塘水质,为海参春季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及时泼洒“菌益水”、“多糖免疫素”、等免疫增强营养剂,这些物质一方面能够被海参直接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另一方面能够为藻类和有益菌类的增殖提供充足的碳源。同时配合使用“增氧片”,氧化分解池底有害物质,建立良好的底部环境。

    如果已经出现漂参现象,有条件时可立即更换部分海水,并同时使用“电解多维”、“水产VC”、“生物底改”等,打破水体分层,解除底热,并增加底部溶氧。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解决漂参问题,使之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