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种草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探索!原来秘诀在这里
  • 种草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探索!原来秘诀在这里
  • 2021-04-16 18:41:34
  • 《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作者 | 雷晓中 朱勇夫 李金忠 张从义 石义元 王英雄 邓志松 李斌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1 种草养鱼的主要模式


    1.1 种植黑麦草、小米草饲养草鱼、鳊、鲫、鲢、鳙等品种的混养模式


    1.1.1 黑麦草、小米草种植


    种草面积与鱼池面积比例为1:3,选择地势较高、肥沃、排灌方便、距离鱼池近的地块,也可在鱼池埂、池坡种植。地块要耕翻,耙碎平整。


    黑麦草生长快,分蘖多,产量高,茎叶柔嫩光滑,适口性好,品质优,易栽种,一般每亩产鲜草6,000kg以上,是冬春饲喂草食性鱼类不可缺少的优质饲草。草食性鱼类对小米草嗜食性强、利用率高,50g以上的草鱼种对生长30d左右、株高90~100cm的小米草的利用率达100%;营养生长期的小米草对草鱼的饲料系数为25~30;淹青肥水养鱼,肥料系数为50左右;池底种小米草养鱼每亩增产100~150kg,尤其对草鱼、鲂等优质鱼的增产效果明显。

    这个模式中,黑麦草一般选择秋冬时节均播种,每亩播种量3.5kg。小米草一般选择在四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量2~2.5kg。播种采取均匀撒播。播种前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 次收割应及时追肥无机肥,促进草快速生长。有机粪肥一般每10~15d施1次,每次每亩可施尿素1~1.5kg,施磷肥1.5~2kg。


    1.1.2 池塘条件


    面积为5~20亩为宜,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埂坚固。投放鱼种前20d用75kg/亩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具有施肥和改善水质改良土质、疏松淤泥的作用。溶氧在3mg/L 以上,保持池水水质清新,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40cm。配备1台增氧机。


    1.1.3 鱼种放养


    投放时间2月底3月初,投放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投放规格以草鱼800~1,000g /尾放养密度200尾/亩、鲢鳙鱼600~800g/尾放养密度250尾/亩、鲂鱼100~200g/尾放养密度100尾/亩;鲫鱼15尾/kg放养密度1,200尾/亩为宜。鱼种须用4%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后调试水温放养入池。


    1.1.4 投饵与养殖管理


    放养初期,池塘水位保持在1.5~1.8m,夏季高温季节池塘水位保持最高水位,水体透明度在30~40cm,每15d换一次新水,每次换水20~30cm,。每隔20d左右用生石灰2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夏秋季节开增氧机增氧。


    投饵以投喂草食为主,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在池中投饵场附近设置投草筐,每天坚持巡塘2~3次,用黑麦草饲喂幼鱼,黑麦草长至40~50cm高刈割投入水面草架内,每亩水面日投5~10kg。饲喂成鱼,黑麦草可长至60~70cm刈割,日投草量为草鱼、鳊、鲢、鳙总重量的10%~15%,随着池鱼不断生长,青料量每天可按2%~3%增加。


    巡塘时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生长情况以及池水变化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种草养殖模式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水体、鱼种消毒,可在投草筐周围用漂白粉挂篓,一般不会发病。


    1.1.5 病害防治


    注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除清塘、鱼种浸洗消毒、水体消毒外,还应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可定期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等药物挂篓、挂袋预防鱼病。


    1.2 种植旱草饲喂草鱼、团头鲂模式


    在以草鱼、团头鲂为主养或精养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利用塘埂、斜坡和零星土地种植陆生青饲料,投饵上采取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既可以节约成本,改善鱼池的生态环境,又能产出优质的鱼类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这个模式主要种植的旱草品种有苏丹草、紫花苜蓿。鱼种投放规格以草鱼800~1,000g /尾放养密度450尾/亩、鲢鳙鱼600~800g/尾放养密度50尾/亩、团头鲂100~200g/尾放养密度200尾/亩。鱼种须用4%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后调试水温放养入池。饲养管理与前述模式1大致相同。


    1.3 种植水草饲喂草鱼、团头鲂模式


    草鱼对芜萍苦草、轮叶黑藻6种水生植物的消化吸收,在24h内就能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并用于体内物质代谢活动。草鱼和团头鲂对菹草、黄丝草、聚草、苦草、小茨藻、轮叶黑藻和紫背浮萍7种水草的消化率随着鱼体增长而提高,摄食率则随着鱼体增长而减少;根据选食指数,草鱼对菹草、苦草和轮叶黑藻有选择性,团头鲂对轮叶黑藻有选择性。因此,在种植水草饲喂草鱼、团头鲂的养殖模式中,可以选用轮叶黑藻,使养殖效果达到最佳。放养规格、密度与前述模式2大致相同,饲养管理与前述模式1大致相同。


    2 影响种草养鱼效果的主要因素


    2.1 草种的选择、播种和养护


    渔用青饲料营养丰富,不仅能为鱼类生长发育提供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有产量高、价格低廉等特点。然而,其品种众多,包括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禾谷类、豆类、叶菜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类。因此,在种草养鱼过程中,要掌握了解各种青饲料的优缺点,充分利用各自的生长特性及优点,能有效降低养鱼成本,增大养殖效益。在用优质牧草投喂草鱼试验中,发现合理利用优质牧草不仅能降低草鱼鱼体脂肪含量,还能提高氨基酸水平,从而起到改善草鱼肌肉品质的作用。


    在饲草品种选择上,黑麦草虽耐寒,但怕热,进入7月高温干旱时期,枯黄老化,不能割青利用,播种时应考虑注意季节变化;苏丹草、矮象草在每年的6~10月可被利用,但病害多,产量低,利用率差,在种植期间,需要用心养护,预防病害等。水草品种中苦草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高温、不臭水的优点,但苦草在苗期比较娇小,生长缓慢,易受到虾蟹破坏,如果不注意保护,将被虾蟹夹食采光。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在早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还没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虾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但该草不耐高温,当水温在30℃以上时,基本停止生长,且易出现坏死烂草现象。伊乐藻一般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其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下。


    2.2 养殖鱼类的选择和放养


    种草养鱼应以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为主要品种,也可以搭配混养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而鲢、鳙的放养比例则可适当缩小。草鱼具有摄食能力强、生长快、死亡率低等特点,大量放养对增产最为有利。团头鲂虽然生长慢,但经济价值较高,并能吞食草鱼吃剩的碎草屑,但因其摄食能力比不上草鱼,所以放养时就要以数量取胜。鲤鱼、鲫鱼等可以吃残饵剩屑,能有效减轻池底有机物的腐烂分解,故放养的比例可随总产、单产的提高而增加。鲢、鳙放养比例相对较小。


    2.3 养殖期间投入品使用


    在养殖期间,应对池塘投入品进行细心检查,科学管理。投喂饲草应采取“四定”投饵方法,即定时、定位、定量和定质。青料要求新鲜无污染、随割随喂,不投老化茎叶变质陈草。在早春晚秋青草短缺时,需按吃食鱼体重的1%~3%补喂菜饼、糠麸、谷芽等精料,以促长增重保膘。而在施肥方面应少量多次,依照看天、看水、看鱼的“三看”施肥法,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cm左右。


    2.4 养殖环境的检测


    在放养初期,池塘水位应保持在1.5~1.8m;夏季高温季节,池塘保持最高水位。日常生产中要始终保持池水水质清新,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40cm。池塘要配备水泵,4~9月每隔15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cm。每隔25d左右用生石灰225~300kg/hm2化浆趁热全池泼洒1次,既能起到消毒水体的作用,又可使池水呈微碱性,提高并保持pH值在7.5~8.5。池塘中应配备增氧机,在高温季节,晴天时每天中午应开机增氧2~3h,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期间还应加强对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一旦发现此类物质超标,必须要对水体水质及池塘底质进行调节。


    3 小结


    3.1 经过几年养殖实践证明,种草养鱼模式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这种模式既能满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具有优良品质的水产品,降低养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污染等,又适合水产养殖户的劳作方式,易被养殖户所掌握。在生产实践中,主要的种草养鱼模式有种植陆生渔用饲草或者水草来饲养精养或混养的草鱼、鳊和鲂等食草性经济鱼类,且这些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而食草性经济鱼类品种众多,渔用饲草品种也很多,要想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则需不断地探索渔用饲草和食草性鱼类的更佳搭配模式。从当前养殖模式来看,总体比较单一,尤其是种草养殖高附加值鱼类模式,所以,探索更多有水草参与的高附加值鱼类生态养殖模式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3.2 目前种草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鱼用优质牧草缺乏,草种单一,加上渔民普遍缺乏科学种草和饲喂鱼的技术,致使饲草利用率低,进而导致食草性鱼类如草鱼养殖中大量使用配合饲料,致使养殖病害增加,产品质量下降。配合饲料有蛋白质含量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青饲料有改善鱼肉品质、提高养殖鱼免疫力的优点。因此探索满足食草性鱼类快速生长的配合饲料与青饲料的最适比例,对种草养鱼发挥最大的经济利益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和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关于如何筛选优质饲草及其在种草养鱼模式中如何通过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来实现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


    3.3 高温季节易引起缺氧、浮头、泛塘,可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捕捞上市,降低池塘载鱼量,有利于小规格鱼快速生长。


    END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腾氏水产商务网和《当代水产》杂志社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在篇尾按以下格式注明:

    1、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雷晓中 朱勇夫 李金忠 张从义 石义元 湖北省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英雄 邓志松 湖北省洪湖民乐大宗淡水鱼示范基地 李斌

    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感谢配合!

    更多内容请关注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公众平台:tsfish

    投稿邮箱:tschuanmei@126.com  

    广告、订阅:0759-2863733


    征 稿


    《当代水产》杂志创刊37年,是国内知名老牌市场性水产刊物,与旗下网站——腾氏水产商务网及微信公众平台(tsfish),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信息。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水产媒体平台,《当代水产》杂志社和腾氏水产商务网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

    新闻爆料:15602508383(程记者)

    广告热线:15602507766(卫小姐)

    杂志订阅:0759-2863733(郑小姐 )

    投稿邮箱:tschuanm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