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资讯> 【恩禾丨立海水产】水质好坏怎么看?底质好坏怎么看?
  • 【恩禾丨立海水产】水质好坏怎么看?底质好坏怎么看?
  • 2021-07-22 00:02:51
  • 作者:广州胜维饲料高级工程师 施卫民


    最近有一些养殖公司的老总在吐槽: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老呆在养殖场,全靠场里汇报,可是有一些老司机对池塘水一会说浓水好一会说清水好,一会说这种水不错一会又这种水有毒不好。搞得真的不知道到底哪一种水才是好水。一个不小心偏偏就是这个老在改底的池、老说好水的池搞出啰嗦事情!好烦!好烦!


    是哈!养殖池塘水的水质好不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健康和养殖的成功率。在水产养殖业中,许多人都知道“养鱼先养水这”这一句老话,这句话就很明显的表达了: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和水质好坏关系密切。在影响水产养殖成功率的因素中,水质因素可能会比生物性疾病(比如这个虫、那个病毒等)因素明显高很多。近十多年来,尽管养殖处于困境的时候,就时不时会有不同的病原体见于报道,比如和白便、蓝身、偷死相关的病原体等等,也时不时会有不同的毒素在江湖流传。但是许多症状的病因,在水产养殖的以后生产实践中表明:许多症状还是水质因素和营养因素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掌握好水质好坏的判断,是水产养殖提高成功率的一个保障。


    不过“养鱼先养水”这一句老话可能不要仅仅理解为:“养鱼先养水”就等于拼命泼菌、拼命解毒、拼命氧化好一点?水质异常只是一个水质恶化的表现,引起恶化的原因可能不一样,所以:最好处理水质异常的措施一定要对造成水质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才行!是否泼菌和解毒、氧化可能还是需要见因而行!


    怎么判断一池水是好水还是坏水?是不是菌藻平衡或者藻很多或者菌很多的水就是好水?是不是拼命的往池塘里加糖蜜、加菌就可以获得一池好水?可能不一定?其实是否是好水,其指标大家都非常清楚!


    对于南美白对虾,好水的标准就是:

    1、水温25~33℃,

    2、pH值8.0 ±0.4(最好记录早晚),

    3、氨氮小于0.2ppm,

    4、亚硝酸盐小于0.02ppm(海水适当可以耐受高一点),

    5、溶解氧高于5ppm(最好有溶解氧曲线,没有也测一下白天和深夜),

    6、透明度在30cm左右,有藻遮挡阳光,不让阳光直接晒到底部,让喜静畏光的虾宝宝安安静静的成长。


    以上的几个指标就能够非常确切的反应到你的池塘水质是好与坏,其他比如毒素、氧化还原电位等等的指标你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太过于在意。


    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前发现会影响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和透明度的水体因素,又如何从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和透明度判断水的走向,如果看到这些指标已经出现严重异常就不是生产管理了、不是在做预防工作了,是在坐等其变了。


    从生产角度上观察,什么样指标的水可能会引起水质异常?


    一、当水体的理化条件改变时,水会出现明显的感官变化的水,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水质异常!


    这几年当理化条件改变时,水会出现明显的感官异常的例子有:

    1、当盐度变化的时候或者假以时日,水体很快有絮凝物析出。这种水体是已经溶解了大量含氮有机物,会是以后的养殖过程中增加耗氧量、水质恶化的伏笔。


    这种当地人称之为棉花水的现象,在铁山港去年就已经出现了,随后在其他老养殖区域也不断的发现。这种水体和硬度太高经过曝气后引起沉淀的水不一样,如果对这种棉花水不加以处理就直接利用,可能会为以后的养殖带来麻烦。


    棉花水应对重点:把溶解在水体中的含氮等有机物转化为沉重的惰性物质,不让其在短时间内参加氮循环、水代谢循环消耗大量溶解氧。如果仅仅是采取絮凝沉淀可能达不到需要的效果,那些絮凝物很快有浮起来或者在池塘底部发臭。


    应对参考方法:


    2、当使用氧化性消毒药引起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时,水体很快出现颜色等外观的改变。这种水体一般出现在深井水和老井水,原因一般可能是由于水体已经溶解了超量的矿物质。

    应对重点:降低水体是矿物质含量

    可以采取长时间曝气措施是其自然沉淀,也可以通过络合作用降低其含量,有条件也可以通过物理过滤和吸附的手段,降低水体是矿物质含量。


    应对参考方法:

    3、消毒后,池水自然浓起来,水体的pH不可控的渐渐升高,或者水一绿起来pH马上飙升。

    其中水一绿起来pH马上飙升,这种水体在珠三角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水体一般可能是外水源的总碱度太低原因而引起的现象。


    水一绿起来pH马上飙升应对措施重点:

    提高水体的碳补充量,使水体的碳含量足以维持藻生长所需,pH不容易飙升。

    参考方法:按下图先发酵米糠,再按需要加藻生源。这种方法培出的水的特点是:pH相对会明显稳定,很少出现水一绿就pH飙升的现象。

    采取这种措施的注意点是:所用的米糠是不带碎米的纯米糠!因为碎米到水后会发黑、影响水质,而纯米糠则不会有发黑现象同时虾宝宝也会吃。


    而消毒后,池水自然浓起来,水体的pH不可控的渐渐升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可能是外水源富营养化加总碱度偏低。


    应对措施重点:

    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后,按泼洒丰收宝发酵的米糠提高水体的碳补充量,使水体中藻营养素不会太多同时水体的碳含量足以维持藻生长所需,pH不容易飙升也不容易出现倒藻现象。


    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措施参考:见下图


    二、养殖过程中水体太瘦或者太肥(尤其是太肥的水),都会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如何用肉眼观察辨别养殖水体是否太肥?


    1、通过观察增氧机水花的颜色判断水好水坏

    增氧机水花的颜色和池塘水中藻的丰度和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增氧机水花的颜色和池塘水色接近,表明了池塘水藻丰度太高或者已经有死藻,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池塘用了带染色剂的无敌培藻剂。

    正常藻丰度的水体,增氧机水花的颜色应该是洁白的。


    2、通过观察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色判断水好水坏

    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可能是由藻或者也可能是由悬浮物构成,透明度小不一定就代表藻丰富,也可能是水体腐败物等悬浮物太多的原因,所以水体的透明度要结合水色或者显微镜来分析才能够正确表达水体的状况。

    水体透明度观察方法:

    水色的过程可以因地制宜的通过楼梯阶的对比,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塞氏盘来准确观察。见下图:

    以上照片的水色均为藻色水,这种水体透明度一般是可以直接代表了水体藻的丰度,透明度越高,代表藻丰度越少,反之代表藻丰度越大。


    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区别开:这种条件下透明度仅仅是代表藻的丰度(也就是藻的多少),不一定代表是水是否太肥或者太瘦,水产养殖最可怕的水是:水肥藻少!这种水体非常容易恶化。所以:观察透明度的同时最好结合一下增氧机水花的状况来判断水质的肥瘦。


    正斗水产”这个朋友提问说: “透明度低可能是因腐败物或藻密度大,这有什么好方法区别开吗?”

    这是比较好区分的:

    ①、因藻密度大导致的透明度低,水体的pH日周期性波动会明显的大,有太阳的气候中,早晚pH波动会大于0.8甚至1以上。

    ②、因腐败物导致的透明度低,水体的pH日周期性波动会明显的偏小或者很小。

    ③、也可以从显微镜直接看到水体里到底是腐败物还是藻。

    ④、也可以通过养殖户创造的晒水法或者直接把水拿出来看看是否有悬浮物。


    3、通过观察增氧机水花线的长短、颜色判断水好水坏

    池塘里泡沫和水花线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水里有机物含量就会有泡沫?水花就会长?这一点咱们也不要听砖家的但是也别自己猜,拿几个杯子自己做一个实验观察,看看能不能就明白:有机物多了泡沫就多了这句话对不对?搞不好你会得出:有时候有机物多了反而泡沫会少了、水花线会短了的结论!观察内容见下图:

    怎么观察增氧机水花?

    当水体没有明显的表面活性剂的时候,通过观察池塘增氧机水花线的长短,可以作为水体是否太肥或者太瘦的判断参考,注意是判断的是水的肥瘦而不一定的藻的多少。藻少(透明度高)不一定代表水不肥,许多养殖户经常看到水透明度高就说:我的水很瘦,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一定的。养殖水体最可怕的现象是:藻少而水肥或者藻正常却水发粘,这种水体一定要尽量预防,一旦出现这种水体则一定要尽快处理。见下图:

    其中水肥藻少的水体,氮循环会已经很差了,水体很容易出现氨氮、亚硝酸盐的极端飙升。所以一定要尽快找出藻不生长的原因,比如培藻方法、气候、总碱度等等,切忌没找到原因前就反复施肥!更加切忌没找到原因前就反复拼命投放微生物。


    水是否发粘是一个感官指标,可以有仪器测但是很难用文字说清楚,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视频2,参考一下,这样子拨动水就可以感官到水是否发粘。


    对于水发粘基本上可以考虑是水体中溶解的物质或者胶体物质已经很多了,这种水质的通透性会很差,不单单会影响水体和空气之间气体交流,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有害气体堆积,其粘度的物理性也会影响了养殖对象的呼吸,所以一定要尽快的处理好。


    水体发粘处理方法参考:见下图:

    一个土池用塘生态处理发粘水体的例子:

    感谢广东开平民哥哥提供的照片


    一个铺膜池处理是发粘的例子

    感谢广西北海正斗水产公司提供的照片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泡沫有:

    由于水产养殖投料量等等原因,这两种泡沫往往会同时出现。


    下面是福建骨头哥的例子:福建骨头哥是铺膜高位池,他池里这些泡沫是混合型的,整天捞泡沫把骨头哥的老骨头也捞散了。

    骨头哥怒发冲冠,于是准备了以下:

     处理后:

    感谢福建骨头提供的照片


    4、水体的腐败物和耗氧量

    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可能是由藻构成,也可能是水体里有藻、残饵、粪便等腐败物,也可能是砂土微粒等悬浮物太多的原因,当怀疑水色是非正常藻水色的时候,尽可能用显微镜看看水体是否有太多的腐败物太多,这些腐败物会是水体耗氧量的主体也是水体恶化的潜在原因。见下图:

    水体腐败物过多,会导致水体耗氧量明显加大,到了晚上壳能会导致水体的溶解氧急剧下降,如果池塘的增氧系统不完善,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比如脱壳不遂、严重的时候浮头、偷死等等不良的后果。


    水体的腐败物应对方法建议:加强排污换水、控料、强化培藻,必要时可以泼洒塘生态后泼洒腐植酸钠再培藻,也可以在池塘外培藻了到池塘里加快藻的恢复。


     在腐败物太多、水体耗氧量太高的池塘条件下,注意不要滥用微生物,避免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这种水体条件只有确实能够保证溶解氧的前体下,才能够大量使用微生物。


    三、pH日周期性异常的水体,可能预兆了水体可能会出现异常。

     

    观察水体的pH,可以通过水体二氧化碳消耗的动态,作为间接判断水中藻的丰度是否太高、总碱度是否偏低的综合评价,以提前消除可能会引起倒藻、可能会引起水质恶化、可能会引起引起微囊藻泛滥的因素。


    pH周期性波动的成因:

    排除了气候的干扰,池塘水体的pH每天变化曲线主要是取决于池塘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当然也涉及到养殖动物的呼吸作用,但是:池塘水体的pH每天变化曲线主要是取决于池塘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所以池水的pH值是呈随太阳出来慢慢升高、太阳下山后慢慢降低的周期变化。如果水体没有这些pH的日周期性变化曲线,那么这个水体就是一池藻很少甚至没有藻的死水。

     在光照之下,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水中二氧化碳,导致水体的pH值上升。当pH值上升到8左右时,大部分自由态二氧化碳已不存在,但部分浮游植物可利用碳酸氢离子中的碳继续光合作用,因此pH值会小幅度上升。这就是池塘水体的缓冲过程,这个缓冲过程在生产中也就是体现出:总碱度在池塘水体pH稳定性的作用,当池塘总碱度偏低的时候,这个pH缓冲能力就降低了,pH可能就很容易飙升或者降低。这种条件下就只能够通过人为的措施来稳定pH了。


    人为提高水体pH缓冲能力、稳定pH参考措施:

    所以在有阳光的气候条件下,监控每天的pH波动,就可以间接的反映出了水体的藻活跃度和水体的总碱度。养殖的中后期,当早晚pH差小于0.3时就要注意了:水体的藻活跃度已经相对差了,小心水反清。在养殖的中后期,当早晚pH差大于0.6以上时就该重视、该注意了:水体的藻活跃度可能已经相对非常活跃了或者可能是当地水源的总碱度偏低,再发展下去小心水pH飙升甚至倒藻,淡水区域甚至向微囊藻方向发展了。


    在早晚pH差小于0.3,可以找一下原因,针对性的采取强化藻的措施。


    如果是当地水源的总碱度偏低,预防早晚pH差太大,平时可以适当用一些白云石粉(碳酸钙)提高水体的pH缓冲能力,用量大概是5-10公斤/亩。已经出现了早晚pH差太大,就可以参考下面的措施:


    如果是水体藻太浓、光照太强季节,当早晚pH差大于0.8以上时,可以适当使降低水体的藻营养素和降低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减少藻繁殖的速度避免导致倒藻等后果。参考措施见下图:

    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水的pH值上升到9 - 10。这种pH条件会导致绿藻利用二氧化碳能力降低,而微囊藻等等蓝藻由于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相对强于绿藻,结果可能会有:一是可能出现全池藻死亡,也就是倒藻。二是蓝藻就会肆无忌惮的的大量繁殖,成为蓝藻占优的水了。对于这个因果关系有一些朋友认为:是蓝藻泛滥引起水体pH高,不是的,是pH高才引起在pH9以上依然能够强势摄取二氧化碳的蓝藻占优而不是蓝藻引起pH高。所以控制pH是预防蓝藻的一个主要手段,依据就是这一点。


    倒藻是水质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倒藻后可能会引起水体腐败物太多、亚硝酸盐、氨氮等等的超标。预防倒藻,尽可能的避免非气候引起的倒藻是水产养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预防倒藻可以通过水体pH结合透明度、水色来指导平时的管理。


    注意点:

    ①、pH的观察需要结合当时的水温和太阳状况综合判断,pH的意义不能够离开气候条件。

    ②、有一些藻可能对pH的影响不一定会呈平常的周期性,比如衣藻等。


    四、溶解氧日周期性波动太大的水体,预兆着池塘水质可能恶化


    通过观察养殖水体一天溶解氧曲线,可以确切真实反映水体是否已经太肥(太富营养化)。

    在土池,溶解氧日周期性波动这一条和底泥的状态密切相关,也是底部是否改良的标志,如果撒底改后,池塘的耗氧量没有改善或者水质加大了,那么就表明:这个底改不能够再用了。在铺膜池出个别排污条件差的情况外,溶解氧日周期性波动一般和水体的肥瘦有密切相关。

     

    底改效果的判断:


    用底改前可能最好不要习惯性的考虑:这是是氧化底改还是生物底改?而是考虑一下:

    ①、你的池塘底部是怎么样的,需要改良什么?

    ②、使用底改后应该观察什么指标来怎么判断:底部是否确实改良了?


    不同的底部底改方式和目的不一样,见下图:


    1、饲料台观察:


    2、直接观察底泥:


    3、摸一摸、闻一闻底泥是否滑、臭


    4、从溶解氧的日夜波动幅度判断底泥耗氧量是否下降,日夜波动小,代表底泥改善了。

     

     5、从对虾体色改善程度判断:


     6、反复出现纤毛虫表明底部没有改善:


     7、反复弧菌升高,弧菌杀了有高表明底部和水质没有改善。

    底改是高密度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水产养殖需要一个良好的底部,养殖过程中是否能够确切的改良底部,不能够通过水质是否刹那间的改善来蒙自己的眼睛,导致越来越多频频底改,问题却频频就出在底部,最常见的底改失误见下图:

    这些常见的底改失误希望朋友们能够在生产中确切的避免。


    文章来源:施工评说

     

    15027790288打电话、加微信马上为您解决技术难题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