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日本乡村规划概述——讲座实录
  • 日本乡村规划概述——讲座实录
  • 2023-06-05 13:39:33
  • 一、概述日本整个行政体系和法律体系的背景


    (一)概述日本地方自治制度

    日本的乡村制度与我国不同,有非常强的地方自治特点。,两级结构。这两级结构里面又有一个广域的自治结构,相当于我国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日本的“都、道、府、县” 相当于咱们国家的省一级的单位。最基础的是他们的市町村,实际上都道、府、县这个级别和市町村这个级别,在行政级别上没有差别。都、道、府、县对市、町、村只能起指导作用,或者是支援作用,它的行政长官都是由地方的选举产生。而且在市、町、村这个级别里面,有社会福利,还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等公共服务供给,,所以这个市、町、村是平级的,市相当于咱们的县,町相当于咱们的镇,村相当于咱们的行政村。下面还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不具备行政功能,日语叫做集落,相当于咱们的自然村。但是他的自治组织是这么两级,,地方是省一级的广域自治,另外一个就是基础地方的团体。

    在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就能了解日本大规模的公众参与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小的国家这样的自治机构是可以的,很容易运行。但是对于中国,。当然市、町、村的设置也有法律规定,像三万人以上的可以设置为市,五千人以上、大概60%以上人口从事工商业的,可以设置为町,也就是镇,可以由老百姓自行决定。

    (二)概述日本国家与地方的职能

    ,,还有一些国防、。还有跨省域的,跨都道府县国家层面的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有跨大区域的国道,还有贯穿很多都道府县的河流,。,还有社会保险,还有一些社会上各种资格,涉及全国性资格的认证等等,药品的审批,还有一些货币关税等等,。

    其他的像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他们其实级别上没有大的差别,但是从地域上有差别,都道府县涵盖了市町村,,后来就下放到都道府县。除了这个之外他的一些跨区域的道路和河流还有一些城市规划归都道府县来管,还有一些高中、特殊教育等等,都道府县要帮助町村,提供财政支持的时候,这是给他的一些生活福利和儿童福利,还有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定,都是从都道府县这个层面都是由他的自治政府来定的,最下一级的是市町村。虽然从规模上是小的,但是从级别上没有大的差别,市町村负责本地的消防、户籍还有居民登记等等,包括制定自己市町村的计划,这个村如果接受指导的话,接受都道府县的指导,不接受市的指导,他们是平级的。还有他们各自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等等,还有老年的福利,健康保险,他们对基础设施尤其是上下水特别重视,一般的政府部门,不管是都道府县还是市町村都有专门的上下水道事业部。还有当地的一些经济产业的振兴等等,都是由各自的地方政府来实现的。

    (三)概述日本普通村的机构设置

    具体到一个普通的村子,比如说白川村,我们可以从他的网站上找到他的机构,每一个村子的机构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行政机构,一个就是议会机构,行政机构和议会机构是互相制约的,这个跟欧盟地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实际上主要行使行政权利的是村长,或者是町长,或者是市长,是一个级别的。他们下面有一些行政的机构,通常来说都会有一个总务科,总务科整个大面上村子的事务,比如税收、规划、财政等等都是相当于财务科加办公室这样的职能。还有一些居民福利,负责发放一些劳保、健康保险等等,还有观光振兴,观光振兴科以前没有,大概在80年代以后才开始陆续设的,就是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观光振兴科后来权利很大,实际上主要是搞村的建设,负责落实建设用的,上下水道建设就放在这里,村子里面的行政人员也是公务员,。

    另外一个是议会,议会是由全体村民选举出来,或者是村民代表选举出来,如果村子比较小的话,就可能不设议会,设全体村民委员会,这个跟咱们有点像。村子比较小,一共一两百人,这个村子有可能不设议会,有什么事情全体村民来投票决定。议会的职能主要是对村长还有各个行政的职能科室进行监督,我这个村子要建一个项目,他们已经把预算,各个报告都写好了,议会负责同意还是不同意,一般来说要三分之二的议员参加,或者三分之二的村民参加,有四分之三的人同意。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行政机构,这些机构比如教育委员会是主管教育的,对于市村町这一级来说,通常咱们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在教育委员会下面管,所以这个有点不太一样。另外还有监察委员会和农业委员会,这是村子的一个基本机构,两大部分。这是我们对他的一些行政体系的了解,对于乡村规划来说,咱们刚才看到那个表格,,一个是立法,国家运行各项政府的时候,首先通过立法,其次就是司法,这个司法包括一些司法的解释等等,。还有一个就是行政,实际上日本这个国家因为小,所以虽然是很强的地方自治,,通过司法手段对地方的行政事务的干预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说他在二战以后发现农村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凋敝的问题,日本叫做过疏化,年轻人都到城里了,就叫农村过疏化,导致农业产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败,,叫城市帮助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个道路是一样的,,尤其是帮扶乡村的时候,一般的70年代以前的时候,,都道府县再补助20%左右,剩下的由市町村筹集,80年代以后这个数改成50%多。也不是全部村都投,这一点跟咱们中国有点像,选出来的试点村,通过日本全国的调查,选出来带有代表性的村庄,政府来投钱,希望能够把他的建设模式来影响周围其他的村庄,,所以日本政府主要是通过这种财政的手段对地方的各种事务产生影响。再一个就是通过立法,首先干什么事要先有一堆法律,这个法律的体系包括国土利用法,城市规划法,农地法等等,有几十部法律,还有一些小的部门法。比如农村集落振兴法,实际上就是自然村的振兴法,为了干这个事情专门出台的一个法律,他们干什么事情之前就定法律,在法律的基础上再干这些事情。

    在法律的框架下行政体系财政发挥作用,行政体系涉及到规划这个层面,主要是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线来组成的,大的国土规划是由从国家层面到都道府县到市町村,这几个层面共同形成的,要解决区域性的问题,所以一定是自上而下的,要解决跨区域的矛盾来协调的话,这是在国土规划层面。乡村建设规划,乡村的发展建设规划通常由地方市町村发起的,在向上报,,。另外就是在做乡村规划的时候,目前因为也经历过不同的变化,目前的日本市町村自己行政部门先组织制订一个粗的发展规划,相当于咱们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当于发改委的那个规划。他们由市町村的行政机构做一个粗的规划框架,然后经过他们的议会审议通过,如果村庄规划经过村的议会同意,同意之后直接报到国土交通省,国土交通省觉得这个规划在区域层面上跟别的大的区域国土规划和其他的区域协调规划没有大的矛盾就会同意,同意之后市町村的规划主管部门,就是总务科这一块再找专业的规划部门再进行信息的规划和建设规划,并且负责落实。

    在找专业规划的过程中通常会让这个村子里面的一些NGO组织,一些志愿者组织,比如说好多村子都有爱护农田委员会,爱护下水道委员会,都有类似这样的委员会,这种委员会参与到这个规划里面来。有的时候大学还有相关的专业机构,也会参与到里面来。规划通常会委托一家规划设计公司为主,但是合同里面会写上要求各类利益主体参与规划。合同里面就会写上这个,一些NGO可能不要钱,有些大学机构可能有一些劳务费,就在一个合同里面实现,从合同的角度规定了必须有多个团体涉及到村庄的团体来参与专业的规划,这个专业的规划必须符合上面说的所有法律,不能和法律有所冲突。这样的话一旦这个规划做完了以后,由他们议会审议通过以后就可以实施了,实施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像咱们一样由政府主导实施,他们通常会成立一个公司,他们日本叫财团法人,成立一个公司,由这个公司,国家的钱拨给这个公司。有村民委员,有专家,有很多人组成,组成一个议事会,这个议事会来决定这个公司在实施的时候应该朝什么方向实施,这个国家的法律要求必须不能赔钱,所以必须在落实的时候要考虑到比如建一个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因为不能赔钱,这个公司一旦成立了以后,不光是建设,包括运营也归这个公司管,所以这个公司作为一个市场机构不能赔钱,必须要把日后的维护运营的各种费用都要考虑清楚。所以这是他在村镇规划建设的层面跟市场化结合非常紧密。

    但是如果涉及到村子和村子协调的问题,比如两个村子离的很近,个字建设污水厂不合适。地方自治法规定的地方事务机构里面有一个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叫一部事务组,就是一个议事机构,如果从区域规划层面觉得这几个村子应该盖一个基础设施,这一部事务组可以在都道府县的指导下,,这个部门就是协调这几个村庄,大家把设施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大概花多少钱,日后的运行,会花多少钱,成立一个财团法人,成立一个公司,然后几个村再由市场化运营的手段去运营几个村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等,所以一部事务组就是解决跨行政区域的建设问题。

    主管乡村规划的主要是有两个部门,当然还有其他部门都会涉及,刚才说的传统村落是由文部省来管的,但是主要涉及乡村事务是国土交通省,、国土部、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等,相当于这么一大堆的部委合成的一个,他们是2001年的时候才实现大部合并,,也有国土厅、交通省等。2001年之前也是解决不了部委条块分割的问题,出现了很多多规不合一,条块分割各管各的,他们集中把各个相关的部委合成一个大的部委,叫国土交通省。

    还有一个涉及到农村的就是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省不管地,只管产业振兴,这个地方种什么,可以指导种什么,怎么种。但是有一个部分自然村这个层面是是由国土交通省和农联生产省共同来管,因为自然村他认为这个是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区域,相当于咱们的自然村,他们叫集落。这个是由国土交通省和农联水产省共同来管,其他的一些关于空间规划的,空间建设的基本上全都归国土交通省,这是他们解决多规合一的办法。

    二、概述日本乡村规划的历程和框架

    日本的乡村规划和建设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因为不同的阶段出现的问题和建设目标不一样,所以它的发展和组织的形式也不一样。
    (一)概述日本乡村规划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概在70年代早期,然后这个时间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和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因为应对的是农村过疏化,就是相当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然后农业凋敝,农村衰落这种情况,所以他主要是政府投资进行农村土地的整理,整理好让他更方便去发展农业,但是整理之后发现他跟美国不一样,因为更多那些农村的地是非常分散的,大规模的集中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不现实。他们就通过更精细化农业土地的整理来促进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也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的全国层面的机械化。另外一个就是加大了农业生产设施和人居环境,人的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希望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能够让人更多的留在乡村,更多的来维护农业产业。

    到了后来70年代后期的第二个阶段,他们发现国家一刀切的政策发生很多问题,所以就开始鼓励不同地区在产业发展,在人居环境的发展方面应该有一些特色,当然了人居环境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提升,而且有了相当多的特色。我还要讲日本特别有意思的是建设再怎么现代化,没有大规模的西洋化,没有像咱们这样弄了很多的小洋楼,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建筑基础上改良的,这个日本是有一些措施。

    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前两个阶段的时候,政府的干预度是非常强的,基本上在规划程序上,包括立法上没有写明要地方的农民参与,要地方的居民参与,那时日本农民价值观的差异也没有那么大,服从性比较强,政府给我们投资基础设施,肯定是行的,我们都同意。所以在前两个阶段基本上没有村民广泛参与这个程序,包括规划程序和立法程序都没有。到了第三个阶段农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也发展到更多的多元化,而且出现了兼业化,很多人在城里上班,也回家种田,这种情况下乡村居民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很多的事情在议会通不过了,所以必然在规划的层面需要老百姓广泛的参与。这个时候老百姓不光是参与到规划的过程中,而且参与到建设甚至运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参与到运营过程当中,因为除了政府投的钱,老百姓自己也要投一部分钱,做上下水的时候公共设施是政府投资的,有一部分不够的是市场融资的,但是每家接入户肯定是自己掏钱。还有涉及到农民自己掏钱入股运营设施,涉及到收入盈亏的问题,所以参与运营管理的力度就更强了。

    80年代末期以后的第四个阶段,因为大部分的农村都已经建设的相当好,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从全国层面上规划建设都差不多了,个别的村庄可能会有自己的需求,这个时候从村民参与型转化成村民主导型。
    日本有过三次大规模村庄合并。一个是明治时期的村庄大合并,还有二战结束以后的昭和时期的大合并,还有平成时期的大合并。村庄大规模的合并以后使日本的村庄减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二还要多,他当时做村庄合并,像咱们做迁村并点一样,他做迁村并点因为各地都是地方自治,地方发展产业的时候竞争会非常激烈,非常不利于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所以政府就开始介入,出钱给村子整地,推动几个村互相商量,如果不迁并的话,我就不投钱建基础设施。现在日本农村里面很多设施非常发达,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小学、都有图书馆,当时村庄迁并的时候是以一个生活圈的为基础,比如说大概五六百户要有一个小学,如果这个村子一两百户,那个村子一两百户,就要合并集中建一个小学还有图书馆等等其他的设施。咱们国家也有一段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拆村并点,后来又提出来说拆村并点不行,我觉得拆村并点没有错,关键是组织建设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准备促进农民哪些方面,你要把这个事情想清楚。

    到了第五个阶段基本上村庄形态都比较稳固,拆村并点基本上很少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美丽提升阶段,各个村庄都深入的挖掘自己每个村庄独特的地区资源,他独特的潜力和特色,提高整个村庄平台认知度和软实力。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注意,每个阶段都设立了试点村的设施,,通过全国性的大普查和调查来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村庄,政府早期投60%,地方政府在市场上再融资,然后自己掏一些钱,然后进行建设。好的就评选全国美丽村庄,全国魅力村庄,通过设立试点村选出代表性的示范村带动周围一批其他村庄向他学习,所以这一点尤其是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

    (二)概述日本乡村规划方法发展的阶段性
    刚才说的是乡村建设发展阶段,具体到乡村规划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因为刚开始的70年代,大家还是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去规划农村,但是这些学者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做的过程当中发现农村建设实施运营与城市差别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等等错综复杂的交错在一起,当然他们城里的地也是私有地,农村的地也是私有地,没有城乡差别,只有职业差别,我职业是农民,我就是农民,我不干农民我去工厂上班,我就变工人了,所以他们没有这种户籍的差别,大家都一样,只不过从事的职业不一样。

    刚开始的时候日本规划师使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编制新村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一开始的规划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上,基础设施规范化、标准化也还行,但是到后来涉及到产业规划、文化的规划等等方面的规划,发现城市规划的方法不太适合,随之发生了转变,80年之前日本政府制定了很多村庄规划标准,村庄规划考核,跟我国一样,,因为政府出钱多,这个事情就容易规范。所以也出台了很多农村农房建设标准,农村土地规划标准等等一系列的标准,这个阶段主要特征就是国家做标准做导则。

    到了80年代以后,日本的农村已经发展的比较好,这个时候老百姓的想法就开始越来越多样了,尤其是政府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投那么多钱了,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村民参与的话,许多提议连议会都过不了,因为所有的规划都要议会审批,议会过不了,所以这个时候开始从他们国家的立法,包括一些国土交通省出台的一些规划的规范等等,这些开始要求一定要加入村民参与的内容,包括对村民参与的形式,比如说村民加入编制小组,村民加入审议小组,村民要调查、规划、实施、运营各个阶段都要由村民代表参与。

    80年代到现在,自下而上的村民参与就变成规划的主流,更加能够促进村庄产生造血功能,由内而外的发展村庄,这里包括几个层面,一个村民要做规划,我参与了一个日本的规划,他们一块画图,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出意见,然后协商解决。尤其是花钱的时候,,老百姓也出钱,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利益,所以参与度很高。另外就是村民一起讨论如何来建设,这个方面必须要在规划里实现。所以村庄规划从过去的评审规划成果,到变成行政部门和村庄议会来审规划、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的整个过程。到80年代以后,因为大部分的规划和建设都已经建的差不多了,所以这个时候每个村庄的农民都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个需求已经不再是全面性的需求,有可能是局部的需求。村民提出来需求和发展计划,经过他们村庄审议,然后再往上报,这个时候变成村民主导型。参与型规划的过程当中政府作为协调的,来协调规划设计部门和村民资本等各利益主体。村民主导型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完全不管了,村民如果需要政府投钱报告,,觉得这个地方需要这个建设,经过一系列的专家审批,同意你的规划再给你钱,完全村民组织、申报。但是目前参与式规划仍然比较普遍,主导型规划是零星的。这是规划方法的一种变化。

    我们总结一下发展的阶段性,我们可以看出来有几个大方面,一个日本的乡村规划研究从过去开始,每个阶段都是反应当时的时代需求,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所以一定要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每个阶段有自己的重心,有自己主要的目标。像70年代主要是发展农业,土地利用的问题和农村整治的问题。80年代,因为农业的竞争加剧了,这个时候反应不同的特色,进一步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同时对于村落的保护开始重视。到90年代以后就开始注重城乡交流,尤其是一些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市民农园在近郊区普遍的开始发展起来了,这是城乡一体的交流方式。

    日本对于整个乡村区域的景观规划特别重视,景观规划日本是受到欧洲的影响。2000年欧洲出台了一个欧洲风景公约,把乡村称之为文化景观,就开始把乡村的聚落和周围大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考虑,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专门的关注村落,而是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来寻找村庄独特的景观风貌,这个时候也引入了一些欧洲景观特征评价的方法,欧洲像英国全国分成了大概十几个不同的景观特征区,日本也开始做这个,从最早关注农田和村落,逐渐的发展成关注整体和区域的,还有城乡的互动。另外村庄规划的变化从政府主导的模式向村民主导的模式开始变化。
    第三个从规范划一的这种规划模式,政府有导则,有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开始逐渐的放开,规划开始逐渐的呈现多元化,很多规划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前面我提到的白川村的规划,针对自己的传统聚落有一个很细致的规划。另外一个就是规划的评价,从注重对规划成果的评价开始转向延伸到实施管理的全过程的评价,这个规划画图画再好,大家觉得没有落地,这个规划没有办法评价,最后一定是实施运营几年效果非常好,这样的规划才是一个好的规划。这是一个大的体系发展。


    三、概述日本乡村规划的特点及借鉴


    (一)注重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


    日本的村庄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一个恒定不变的主题就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始终贯穿在村庄规划建设的各个层面,,其他的村庄更多还是要靠自己来发展,,在公益性设施层面上政府还出了很多的钱,但是产业发展还是靠自己,所以真正的村庄造血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左图是一个整理后的村庄,周围都是稻田。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实际上日本的农村西化或者城市化的趋势并不严重,民居风貌的管理是非常好的。这里面还有一个乡村的工厂,乡村的工厂体量也没有形成巨大的尺度,颜色也尽可能要跟周围的民居协调。

    (二)概述一下一村一品



    70年代的大分县开始从产业出发来做一村一品,但是这个一村一品不适合所有的区域,城市近郊区域没有办法一村一品,因为城市近郊区域进行了大量村庄签并,一村一品主要适用于过疏地区,农村凋敝的地区,相对比较偏远,或者山区的地方,山区这种地方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产业结合,大分县整个是在日本中部山区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村一品是伴随着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一开始想主打不同的农产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包装和设计,都是非常好的,这都是不同的村子,老爷爷老奶奶种的梅子,针对每个村庄不同的特点进行挖掘,挖掘以后为了促进农产品来卖。我国台湾也是这样做的,我记得南投县有很多村都是种茶叶的,这个村是竹林茶叶,你可以来欣赏竹林,同时买茶叶。那个村是种了熏衣草茶叶,寻找一些微小的差别。主要是为了主打他的产品用,是为了让他的产品跟别的地方有所区别,因为每个产品都要注册商标,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必须要找到特点,否则进行市场化运营的话,没有办法卖,或者卖不上价。除了这个之外产业发展有一段时期相当的鼓励乡村工业,因为已经非常强的认识到农业基本需要不了这么多劳动力。日本要花很多的政府补贴来补贴农业,日本的牛肉比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贵几倍,政府给他好多补贴。所以没有办法,要想卖的贵,必须做一村一品,做成特色的养殖,这些牛都是吃特殊的生态用品,吃山楂的,所以才能卖高价,现在有一些村子卖柴鸡蛋就卖的很贵,就是走这条路子,因为要做集中的市场化,所以乡村的副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在村子里面实现,农产品包装厂子也都在村里,同时解决很多就业,因为农业用不了那么多劳动力,又为了振兴农村,城里面也没有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就把一些工业设到这个村子里面,主要是一些农产品的加工业,也有一段时期日本提出来叫工业反哺农业,索尼这些大公司跑到村里面开厂,因为对用地的控制很严,不可能建成大规模的大工厂,日本的大公司把一些研发机构、装备机构放在农村,有点像硅谷的的样子,尤其是一些文创企业,这一点跟台湾很像,第三产业极大促进日本农村各方面的包装,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都是城里面开的文创公司,帮农村包装产品,实际上是很高大上的,非常精致。都是以产业为基础的。


    (三)因地制宜市场化运作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伴随着村民参与起步的,一个是市场化运作,政府投一部分钱,成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由村民和NGO共同组成一个公司,这个公司要跟农民一起商量,什么样的基础设施适合。

    不同的地方因为经济、地方特色的问题,所以基础设施都是非常因地制宜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基础设施都可以挣到钱,因为都有村民参与,我们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时候,电费、水费都需要村民上交,所以水费、电费一开始都是商量好的,通过收费来维持运营机构。所以村民对运营的价格,建设资金的价格就很关心,所以就能够做到因地制宜。

    左图是城市近郊区的,几个大村子形成一个大水厂,这个水厂是几个町几个村共用的,这个也是共同运营的,所以会因地制宜,不同的条件建不同的设施,因为村民要掏钱,所以一定不会弄的不配合。

    (四)注重制度化的村民参与

    在刚才说的日本乡村规划的前两个阶段,由于政府主导,主要做基础设施,不用村民参与,几个月就编制完成。然而在后来几个阶段村民参与这个规划运行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这是我在日本参与做的传统村落保护的规划,这些老人都是村里面退休的老人,他们的教育程度很高,45%都是本科以上,他们退休以后有退休金,农民退休以后跟城里的工人一样有退休金,农民是一个职业,都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图中的组织是一个叫YAGI村村民文化保护委员会,他们时刻关注着村里的一草一木。
    这是另外一个村子跟他们两个委员会的会长交流,上图是汇报的过程,每次汇报村民们都提出很多的意见,他们对每个房子的历史都了解的很清楚,反反复复的汇报,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五)概述村民教育机制

    村庄行政机构和议会,每年都对村民进行培训,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像大分县村民为了了解国际市场,他们都去参加世博会,还专门派负责产业产品的人去外国学习,这都是村子自营公司出资让村民去培训,也经常请专家培训。京都大学的教授讲,整个京都的文化保护是由京都的家庭妇女完成的,因为不能一开始去大学调查京都的传统建筑,很多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大多数家庭主妇都是本科毕业的,她们对村子的建筑及文化特别感兴趣,主动的接受培训,然后成为文化保护和各种调研的主体,每当他们的调研过程当中发现问题,会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

    (六)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

    日本农村现代化已经很多年了,实际上他们到80年代末基本上实现了农村的现代化,到目前他们农村的房子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形式,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通过政府引导,一个是日本的老百姓集体观念特别强。村民建设新房子时,房子里面设施很好,但是房子外面自觉的保护了他们传统的样式,而且每个村子里面都有至少一个神社,一般的村子都有好几个,日本的神社是供奉祖宗或者是英雄的。庙是供奉神仙的,不一定每个村子都有庙,但是每个村子都有神社,就像中国的祠堂,祠堂都是传统样式,祠堂在村子里面都是最具地位的房子。白川乡的村规民约的约束力特别强,规定不准卖,不准租,不准改,未经村民委员会同意的话,不能卖。他们不仅保护房子,而且保护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为创新村庄规划系列讲座第二期嘉宾实录,已获得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