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媒体看旌阳】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网、德阳日报纷纷报道旌阳脱贫攻坚亮点成效
  • 【媒体看旌阳】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网、德阳日报纷纷报道旌阳脱贫攻坚亮点成效
  • 2022-03-07 02:13:07
  • 关注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哟~


    旌阳:使出“绣花功”合力“拔穷根”


    “太感谢了,真是帮了我大忙!”旌阳区和新镇英雄岭村贫困户肖大爷从妇联干部手中接过现金,充满感激地说。日前,旌阳区妇联帮扶干部吕佳芮来到英雄岭村贫困户肖开文大爷家,把帮助销售柚子赚的2060元交到他手中,这老人家很是感激。

    肖大爷年近七旬,无妻儿独身一人居住在英雄岭村12组,因病长期服药且不能干重活。山头上的20多株柚子树经过精心培育,今年柚子大丰收,个头硕大、口味甘甜、水分充足,1000多斤刚从树上摘下的柚子堆满了堂屋。腿脚不便,成了肖大爷销售困难的原因。帮扶     干部吕佳芮利用微信朋友圈,帮肖大爷解决了销售难题。

    像肖大爷这样的例子在旌阳区还有很多。建在村里的“扶贫车间”,让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新中镇马鞍山村通过发展跑山鸡产业,帮助村上贫困户脱贫……旌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牢抓实,聚焦“精准”二字,使出“绣花功”合力“拔穷根”。2017年,旌阳区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决战,全年脱贫1078户2473人,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高位谋划  政策支持  架起合力攻坚桥梁

    最近,建在村子里的黄许镇红海村乔老头食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火了。20余名贫困户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今年以来,该区把打造“扶贫车间”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扶贫车间”建在村上,提供岗位450余个。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10余场。同时,结合贫困户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办中式烹调、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焊工技能培训40余期,培训人员1100余人。“扶贫车间有效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该区相关负责人说。

    该区织密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网,突出顶层设计,制定旌阳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9个方面内容,形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的推进路径。细化专项方案,出台教育、交通等21个领域的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落实特惠性扶持政策,全方位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成立“四项基金”,发挥政策补充效应,形成“普惠政策+重点扶贫政策”的财政扶贫政策体系。

    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确保实现帮扶全面覆盖。该区成立扶贫移民工作局,10个乡镇、40个已退出市级贫困村全面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机构,形成“区-镇-村”三级帮扶体系,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全面壮大。干部帮扶扎实有效,按照“五个一”“三个一”全覆盖要求,31名区领导、54个区级部门、88名第一书记、40名驻村农技员、3000余名干部与贫困村、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个单位、9名干部受到市政府表彰。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百企帮百村联千户”活动、旌阳“扶贫日”系列活动,引进花田锦地等农旅融合项目,筹集社会资金280余万元,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为确保责任体系的完善,该区构建了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脱贫攻坚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实行区负总责、部门指导、乡镇落实,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做到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冬季决战”以来,全区实行“脱贫办三天一调度、分管领导一周一碰头、主要领导一旬一研究”工作推进机制,全程跟踪、全程督导、确保落实。考核办法科学有效,突出减贫成效、,细化考核指标,确保脱贫工作务实推进。建立督查巡查联动机制,组建督查组,加强督查,严肃问责,形成主动担责、认真履责的良好局面。

    旌阳区引导村民就近务工,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靶向施策  精准发力  确保脱贫不掉一人

    黄许镇朝阳村10组的陈帮云老人,患有痛风,老伴3年前因脑溢血病逝,因病致贫——陈帮云成为该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政策好,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才能摘掉‘贫困’帽。”这是老人见到记者说出的肺腑之言。

    “村上的工作人员帮我入股了村里的优质稻合作社,我拿了分红。”陈帮云老人口中的分红,正是政府通过群策群力为贫困户谋出的“福利”。今年朝阳村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全村全面推广种植优质水稻种植,以专合社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优质水稻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包括陈帮云在内的朝阳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专合社合作种植了优质水稻。陈帮云老人坦言这种方式好,一来村民不用操心外出购买种子,二来也不用外出自己销售,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亩产量提高了,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以前自己购买种子种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大约为800斤,而通过合作社种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大约为1600斤,“不管市场价与以往相比如何,我都赚钱啦!”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旌阳以确保脱贫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扶贫对象和帮扶力量精准。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本基础,建立精准识别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识真贫,实施“六个比对”,再次精准识别,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58户13850人,扶贫对象识别更加精准。今年6月,该区按照工作要求,开展了精准识别“回头看”全覆盖工作。过程精细化,因村因户精准确定帮扶责任人,组建驻村工作组和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一户一档建立帮扶台账,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全程痕迹化管理。

    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必须精准。、省、市、区四级财政资金2474万元,重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精准到户等15个方面的财政扶贫项目。项目跟着规划走,因地制宜安排项目,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实行“竞争入围”,扶贫项目精确到村。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贫困户全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资金跟着项目走,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行业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精准到村到户,确保资金投入与项目需求相匹配。监督跟着资金走,落实“四到县”制度,优化审批拨付流程,执行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和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度。

        到户措施和脱贫成效精准。坚持问题导向,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脱贫一户销号一户。针对因病、因残问题,落实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贫困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实施交通水利、危房改造等7类项目,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针对致富无技能、无资金问题,举办技能、创业培训班82期,培训人员2200余人次,帮助争取小额扶贫信贷、入股专合社,11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严格按照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量化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同时,加强感恩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办好“农民夜校”,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旌阳区“扶贫日”主题活动,义诊义检走进新中镇龙居村


    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  脱贫攻坚成效凸现

    产业就业扶持促增收。调整优化传统农业,建成粮油高产示范片9万亩,打造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带3.78万亩、家禽养殖带30平方公里、鱼虾养殖场5000亩,夯实增收基础。依托乡村旅游、规模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员350余人就业。促进就业增收。每年在各乡镇开展系列招聘会10余场,每场招聘会入场企业不低于30家,提供岗位450余个;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00余个,每人每月发放补贴400元;开办技能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40余期,培训人员1100余人。

    教育扶贫拔穷根。推进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7%,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就学保障逐步提高。切实保障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中等教育免学费及提供助学金、大学教育受理助学贷款等学生资助项目做到资助对象精准、项目落实精准、帮扶时间精准、资金使用精准。2017年落实各类助学项目补助资金4989.706万元,覆盖受助学生4.4万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500万元,为76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98.65万元,特别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资金31.35万元,100%覆盖脱贫家庭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医疗帮扶治穷病。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八个100%”,免费开展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3500余人次,免费健康体检5660人,开展慢病入户服务7153余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实行财政兜底,参保率达100%。实行区域内住院“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10%支付”,全区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保报销共计1984人次,政策范围报销金额731万元,其中,倾斜支付125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100%,设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截至目前,救助448人次,发放救助金89.97万余元,极大地减轻了贫困户医疗负担。

    基础提升改穷貌。加大投入,集中建设了一批与贫困群众切身相关的道路、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生产生活条件。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造提升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广电信号实现全覆盖,宽带4G信号覆盖率达95%以上。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今年对2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确保了他们住上好房子。同时,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根据贫困户意愿实施改厨、改厕、改路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惠及贫困户1189户。

    政策兜底强保障。健全和完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低保、残疾人政策兜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的保障,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2017年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对建档立卡户进行“拉网式”排查,5958户中有2375户实行“应保尽保、应扶尽扶”,2017年已发放低保金717万元、五保供养金143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4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90万元、医疗救助71.8万元。

    双东镇发展菌类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特色


    亮点出击


    ——创新扶贫模式,扶贫有“三度”。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旌阳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组织+金融+贫困户”“党员+互助组+贫困户”等多种扶贫模式,惠及贫困户,旌阳扶贫有“三度”。

    实施“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扶贫有精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贫困村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落实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资金,由第一书记领办,引导贫困户广泛参与,培育出新中镇马鞍山“旌峰跑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东湖乡刁桥村“建民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龙虾养殖等产业发展示范项目11个。

    实施“组织+金融+贫困户”模式,扶贫有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双基共建奔康快车”活动,推行“乡镇党委+农信社+村两委+村民”四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脱贫所需资金难题,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施“党员+互助组+贫困户”模式,扶贫有温度。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员示范项目资金,鼓励引导党员、大户组建“产业互助组”,指导帮助贫困户,抱团发展,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目前,全区已组建“辣椒产业互助组”等产业互助组29个,为贫困户提供无偿技术指导、就业岗位推荐等具体帮扶,实现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瞄准产业扶贫,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找准定位,深挖资源,引进花田景地、绿熠农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农业产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目前,旌北优质粮油、旌西特色果蔬、旌东经济林果发展壮大,温氏肉鸡、火花精米等“三名”商标达18件,和新辣椒、东美富硒枣等无公害农(畜)产品达37个,绿色食品达14个。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契机,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6个,依托“金商客”“扬嘉味道”“呀买云”等知名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已开设特色农产品展示门店40余家,今年朝阳村在一个月内实现网售菜籽油6万余斤,全区今年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亿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双东“民俗文化赏花月”、新中“赏荷月”、黄许镇“菜花节”“枇杷节”、孝泉“上九会”等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提升旌阳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有效拉动农户致富增收。

    ——创新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多渠道促就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入户摸底,构建以村为单位的“一库五名单”数据,开展专场招聘会10余场,提供岗位450余个,同时依托乡村旅游、规模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员350余人就业。多方式强化培训。结合贫困户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办中式烹调、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焊工技能培训40余期,培训人员1100余人。解决就业“最后一公里”。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00余个。

    ——实施电商扶贫,结强脱贫纽带。 “集聚+孵化”,电商产业迅速兴起,成功引入并孵化27家电子商务企业;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开展农村青年妇女“护婴专业”、出口跨境电商等培训2500人次,帮助100余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凝聚5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会员,通过“头脑风暴”、“资源对接”、“产品发布”等活动,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帮助双东镇东美村、黄许镇朝阳村村民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创新扶志扶智,引导养成好习惯。制定《旌阳区激励贫困户做好清洁卫生的实施方案》,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清洁卫生习惯。各村每月开展1次“清洁卫生”评比,按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0%家庭确定评优名额,并选取公正、有威望的干部、农户组成评比小组,对获优秀的贫困户家庭按每次每户20元实施奖励。区财政每年保障资金14万元以上,通过卫生评比,贫困户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的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良好清洁卫生习惯逐步养成。


    党建引领 旌阳精准扶贫有“三度”


    德阳市旌阳区按照“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和党员示范带动两个作用,把组织资源转化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优势,积极创新扶贫三模式,打造“党建致富链”,助力脱贫攻坚,让旌阳精准扶贫有广度、力度和温度,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有广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根本出路。

    旌阳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贫困村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落实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资金,由第一书记领办,引导贫困户广泛参与,培育新中镇马鞍山“旌峰跑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东湖乡刁桥村“建民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龙虾养殖等产业发展示范项目11个。

    据了解,东湖乡刁桥村养殖合作社把2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5亩土地租用,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贫困户钱正富加入小龙虾养殖后,1亩地实现收入6000元。

    据和新镇辣椒协会理事长蔡光华介绍,通过辣椒协会,和新镇成立了20多个专合组织。通过专合社的带动,加上辣椒协会支部的引领,把全镇脱贫攻坚产业这一块推向好的发展趋势,使贫困户收入提高比较快,脱贫的步伐也加快。“英雄岭村17组贫困户丁继平,通过种植辣椒脱贫致富,实现年收入15000元。”蔡光华说。

    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合作社与呀买网、金商客等本土电商平台合作,实行线上线下销售,全区2017年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亿元,有效拉动农户致富增收。

    “组织+金融+贫困户”,扶贫有力度

    旌阳区双东镇东美村贫困户李小军搭上了“双基共建奔康快车”,从农行授信贷款2万元,做了两件事:一是改建原使用空心大砖修建的危房,确保了居住安全;二是发展种植业和生猪养殖,现养有2头母猪、7头育肥猪,预计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全靠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有了银行的资金保障,只要自己勤快点,有技术,荷包会越来越鼓。”12月29日,李小军颇有感慨地说。这是旌阳区实行“组织+金融+贫困户”模式的一个真实写照。

    打赢脱贫攻坚战,资金保障是扶贫工作基础。据介绍,该区始终坚持金融支撑、强化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核心作用,聚合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金融部门力量,深入实施“双基共建奔康快车”活动,实行“乡镇党委+农信社+村两委+村民”四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脱贫所需资金难题,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员+互助组+贫困户”,扶贫有温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是扶贫中坚力量。

    旌阳区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员示范项目资金,鼓励引导党员、大户组建“产业互助组”,指导帮助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着力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努力增收致富。目前,全区已组建“辣椒产业互助组”等产业互助组29个,为贫困户提供无偿技术指导、就业岗位推荐等具体帮扶,实现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坚决打赢

    脱贫攻坚战


    微旌阳

    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