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养虾有“稻”扶贫有方——探访河南信阳潢川县“稻虾共作”模式
  • 养虾有“稻”扶贫有方——探访河南信阳潢川县“稻虾共作”模式
  • 2021-11-01 04:19:17

  • 今年3月中旬以来,每天早上6点,潢川县双柳树镇秦棚村贫困户高福友就在“稻虾共作”田里忙碌,起虾苗、分虾苗、捞水草,忙得不亦乐乎。“在水稻田里养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投入少、效益好。”高福友介绍说。

    潢川县的“稻虾共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在“稻虾共作”田块种出的大米,售价也比普通大米高出许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



    2016年底以来,潢川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指导等多种措施,着力打造“稻虾共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龙虾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虾共作’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4000元以上,实现了‘一田两种、一水两用,稻虾共生、效益倍增’,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文尧水产“虾稻共作”养殖基地负责人卢勇说。

    2016年底以来,潢川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指导等多种措施,着力打造“稻虾共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龙虾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了周边县区及郑州、开封、南阳等地考察团来潢川“取经”。



    “我们要充分借鉴湖北小龙虾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我县水面大、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文尧、宝树两个水产加工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在全县迅速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带动20万农民脱贫增收,形成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的又一个百亿产业集群!”潢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兰恩民说。

    小龙虾选择落户潢川,是因为潢川是小龙虾的生长、繁育的宝地。潢川地处江淮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优质发达的水系为小龙虾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并造就了潢川龙虾体大螯粗、肚白壳艳、肉多味美的特点。



    2016年底以来,潢川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稻虾共作”模式,、潢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潢川县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发展小龙虾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于“稻虾共作”连片养殖规模5亩以上或标准化池塘养殖20亩以上,每亩给予40元的扶持奖励;“稻虾共作”20亩以上或池塘50亩以上,每亩给予50元的扶持奖励。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让潢川小龙虾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目前,该县小龙虾养殖规模由去年年底的不足两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5万亩,养殖面积增加了近两倍;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达52户,文尧水产公司、黄国粮业、华莱时代小龙虾专业合作社、金园家庭农场更是达到了1000亩以上。



    记者在潢川县的踅孜镇、黄寺岗镇、来龙乡、魏岗乡等乡镇采访时发现,每个乡镇都在强力推进“稻虾共作”模式。采访中,黄寺岗镇农业中心主任介绍,黄寺岗镇小龙虾养殖总面积4457亩,涉及197户1000人,其中贫困户66户350人。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