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渔知识】水产养殖户,你们准备好越冬了吗?
  • 【渔知识】水产养殖户,你们准备好越冬了吗?
  • 2021-06-02 04:45:25


  • 从目前全国鱼价汇总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鱼价并不理想,养殖户出鱼积极性不高,越冬后再出鱼成为当下的选择。然而,各位或许还记得今年春节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杀入华南地区,造成广东存塘罗非鱼冻伤、冻死,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随着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迎接越冬季的到来成为当前养殖户工作的重点。本文拟从鱼体和水体环境变化情况、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冬季养殖管理水平相关措施三方面进行剖析,为养殖户创值增效提供参考。

    鱼体变化方面:

    1)冬季水温较低,鱼体代谢强度减缓,很少摄食或者不摄食。在北方,水温降低至4℃时,鲤鱼基本不摄食;在华南,红罗非和斜带石斑鱼分别在14℃和16℃时,基本停止摄食。

    2)在冬季,鱼体对氧气的消耗显著降低。在2℃时,鲤鱼耗氧率为41mg/(kg·h),而夏季时,耗氧率可达571 mg/(kg·h)。呼吸频率的相关数据也能证实耗氧变化的结果:在低温时,鲤鱼的呼吸频率下降到19次/min,而夏季时,鲤鱼的呼吸频率可达170次/min。

    3)鱼体出现应激反应。一方面,低温引起鱼体产生自由基水平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完整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是保证鱼体生理功能正常的基础,而低温不仅会损伤鱼体细胞膜的结构还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在大黄鱼上,低温引起各组织的细胞膜弹性和流动性都减弱,鳃盖和鳍条充血变红。在红罗非上,低温引起鳍条损伤,胸鳍基部充血,死鱼。

    养殖水体环境变化方面:

    1)水体量的变化:与正常养殖条件下比较,越冬期水体总量减少,水位降低。

    2)水体质的变化:
    A. 水温(1. 水温月变化规律:先降后升,以2月份最低。第一次寒潮来临时,水温快速下降,封冰后水温继续下降,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月底至2月初;随后水温逐渐升高至解冻。2. 不同水体层温度特点:水体表面封冰后,水温便出现垂直分层现象,接近冰层的水体水温常接近0℃,底层水温则一般保持在1-4℃。)。
    B. 溶氧(1. 水中溶氧月变化规律:先降后升,以冬至最低。冬至前后日照时间短,光线相对较弱,溶氧量降至低值,此时水体含氧量仅为2-3 mg/L,有的甚至降低至1 mg/L以下;随后溶氧逐渐上升。2. 不同水体层溶氧特点:当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较多,一般情况下,表层溶氧高于底层;而当冰透光好且整个水层浮游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时,一般底层溶氧高于表层。)。
    C. 水体光照度(光照是生物增氧的基础,其直接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色素形成。1. 光照强度月变化规律:冰下照度呈现先降低后而升高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冬至前后。2. 不同冰类型对冰下照度的影响:明冰透光率30%以上,乌冰10%左右,雪覆盖750px厚的冰下透光率不足1%。)。
    D. 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一般情况下与浮游植物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与浮游动物含量之间呈正相关。1. 水体透明度月变化规律:先升后降,以12月底左右最大。2. 适宜水体透明度:根据浮游植物与水体透明度关系y = 83.91 - 0.72 x,计算出越冬适宜水体透明度为48-1650px。)。
    越冬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提高冬季养殖管理水平的措施的探讨。

    在越冬过程中可能出现浮头、冻伤、甚至死亡。究其原因,主要与鱼本身的状况、养殖水体状况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1)鱼本身的状况:鱼本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越冬成活率的关键。在低温情况下,肌肉中的脂肪是被消耗的主要能量源。因此,肥满度低、前期脂肪沉积不足等引起体质差的因素均会引起越冬障碍。鱼体健康状况主要决定于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和病原之间的博弈。在越冬期间,易出现因拉网后鱼体机械损伤而继发感染水霉以及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2)养殖水体状况:
    A. 水温(1. 养殖水位太低,水体保温能力差。2. 一般而言,相对于淡水鱼而言,海水鱼对低温更敏感,可能是海水鱼类越冬的第一限制性因子。)。
    B. 溶氧(1. 池塘本身情况:新挖池塘的水不肥,产氧能力差,而老化池塘,有机物多,耗氧大,皆会引起水体缺氧。2. 天气:连续阴天和下雪均会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水中溶氧较低。3. 养殖密度:放养密度过大或者野杂鱼过多、耗氧过大等都会大大提高缺氧的可能。)。
    C. 水体光照度(不同冰类型对冰下照度的影响:明冰透光率30%以上,乌冰10%左右,雪覆盖750px厚的冰下透光率不足1%。因此,下雪以及水面被冰覆盖均会影响水体光照度,进而降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水体透明度(相较浮游植物含量较多的水体而言,含浮游动物较多的水体更易出现缺氧死亡。)。

    3)饲养管理:
    A. 一方面越冬前未加强鱼营养或者停食过早,从而使鱼不能达到适宜的肥满度,不具备良好的体质基础,更没有在饲料中添加提高鱼体免疫能力的相关成分,从而未能为越冬提供较为坚固的机体免疫防线;另一方面,拉网后鱼体机械损伤未及时处理或者未定期杀虫,从而引发水霉和寄生虫相关疾病的发生。
    B. 在水温方面:未保持较高的水位、换水温差高于3度、不适当时间开启增氧机均可能降低水温,导致鱼体被冻伤或冻死;在溶氧方面:未经常检测水中溶氧,并适时开启增氧机可导致鱼缺氧死亡;在水体光照度方面:覆盖在冰层上的雪若未及时处理则会影响阳光透过,进而影响水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透明度:越冬前未对越冬池进行肥水,从而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含量不足产生适量的氧气满足鱼体的需求。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越冬过程中出现鱼浮头、冻伤甚至死亡的情况,提高养殖效益,有必要提高养殖户的冬季养殖管理水平。主要措施如下:

    1)鱼
    A.投喂强体质:越冬前,饲喂高质量的饲料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越冬期间,晴好天时,投喂少许饲料,增强鱼体质。
    B.防病保健康:饲料配方中适当加入免疫增强剂并及时观察并处理好越冬期间常见病,如水霉病和寄生虫病。

    2)养殖水体
    A.水温:保持水位在2.5 m以上,防止因水浅而冻伤鱼体;通过其它可以利用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水温维持(搭建温棚-如华南地区的对虾温棚、抽井水调节水温)。
    B.溶氧:(1. 定期检测溶氧,当水中缺氧,应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含氧量。2. 越冬前,用益生菌分解塘底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耗氧因子。3. 合理的放养密度,避免鱼体缺氧上浮引起的冻伤。 4. 雪覆盖的冰层上,不仅要清除冰层积雪,还要凿开冰层,以利空中氧气向水体中的溶入。)
    C.水体透明度:越冬前,向越冬池内注入含浮游植物丰富的肥水或在越冬池塘里施入化肥培育浮游植物,保持水体透明度在50—70 cm之间。

    (出处:中国水产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