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注册资本3亿的国企混改“上海标本”,申养公司有望登录资本市场
  • 注册资本3亿的国企混改“上海标本”,申养公司有望登录资本市场
  • 2023-06-05 13:39:33
  • 。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正通过一项国资国企的“混改”,探索未来城市养老的新路径。


    城市养老困局有望“破题”

    上海普陀区镇坪路上,一幢商务楼已被改造成拥有近300张床位的全新养老机构“望年荟”,即将迎来首批入住老人。这里一到四层是三甲医院岳阳医院的特诊部,不但服务养老院,还对社会开放。除了设施齐全的照护床位,这里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楼层做“城市客厅”,有书吧、书画教室、手工教室等多功能,并对周边社区老人免费开放。

    在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嵌入式长者照护中心“智汇坊”也全新开业,这种社区养老的新型机构在闵行区已有两家,除了提供类似住家养老的衣食住行,还特别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居住邻近的子女、孙辈可以随时探望,社区养老非常受欢迎。

    这样的创新养老机构,目前在上海开始布局建设的已接近40家,因地制宜,有望推出5000张养老床位,而且明确定价不会走“高端”,收费最高为每月6000元,最低不到3000元。

    让人倍感温暖的“养老困局破题”背后,蕴藏着上海国资国企“混改”的大胆探索。实际上,筹建并运营这些养老机构的申养公司,是2015年由上海国企地产集团与万科,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的混合制企业。上海地产和万科分别出资并占股,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医疗技术、医疗资源入股,剩余股份用以激励经营团队,整个运作完全市场化。随着申养公司项目全面开花,城市养老困局有望在上海率先实质性突破。

    申养公司股东信息,来源天眼查


    怎样提升养老获得感?

    养老资源匮乏,成本居高不下,越来越大的城市养老负担成了突出困境。怎样突破现有养老体制的困局?怎样切实提高城市“养老获得感”?怎样既控成本又保服务?怎样改变养老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尴尬?

    上海申养就是难题中诞生,又旨在谋求一些答案。“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创造新的市场模式,”上海地产副总裁、申养公司董事长管韬萍说,打造全产业链养老的平台体系,让一些国有资源“活起来”,要围绕主业建立起养老配套服务、城市适老化改造、老年用品集成等全产业链。

    她分析,申养拥有目前国内养老领域不可复制的优势:第一,形成了全封闭产业链、社区养老、照护机构、长者公寓、护理医院等四大体系涵盖了养老的所有形态。

    第二,引入了“去养老化”的全新理念,将未来养老机构打造成老人公共社区,不追求床位数,而是追求老人的新生活方式。

    第三,在养老机构中植入志愿者公寓,为养老产业涵养人才、引导社会参与,目前的“望年荟”原本可以建设400张养老床位,现在只有290床,将一层楼打造成了志愿者公寓,倡导用养老服务抵扣部分租金。

    第四,创建一个养老机构,可以成为周边社区老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第五,将专业公立医院嵌入养老机构,对内成为养老机构的医护保障,对外辐射整个地区,补了国内“医养结合”尝试的最大短板。

    第六,打造养老延伸产业链,比如与专业营养师合作,根据时令变化、老年病针对性治疗,研制了572种标准化的养老菜品,对自有养老机构进行统一配餐,并逐步进行技术输出。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万科上海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海说,养老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是万科长期探索的成果,核心是提升群众的养老获得感。

     “中国的养老行业不能成为五六十岁老人照顾七八十岁老人的恶性循环,”张海指出,申养将通过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就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逐步将养老服务业打造成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新兴行业。


    国企混改的“上海标本”

    在养老领域,国资国企介入成功的案例很少;民资又往往局限于资源不足、可持续性不强,难成气候。面对“深度老龄化危机”逼近的中国大城市,制定养老服务的标准,探索新的市场模式,意义极大。

    上海地产集团董事长冯经明说:“地产这样的国企,就是要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尤其是干政府想干却难干的事,养老也是典型城市难题,啃这个‘硬骨头’,成为地产集团未来三年重点发展的功能性板块之一。”

    在这点上,上海地产与万科高度契合,万科也已从房产商转型为城市综合服务商,城市更新也成为万科长远战略,养老、教育更是万科先行进入的城市服务的优势领域。

    张海说,用市场化的手段、激活各类存量资产是万科的强项,养老又是万科很早开始介入的战略优势领域,“混改”探索是让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长处得以协同叠加。

    管韬萍说,“万科的信誉和能力,加上上海地产的公益性质和兜底保障,同时用好国企的资源,民企的效率、能力和灵活性。这是双方敢于在养老服务领域,闯出国企混改一条新路的根本底气。”

    冯经明指出,国企混改,引入民资,要的不是资金,而是民资的人才、能力、机制、活力和市场意识。

    申养作为国内养老产业国企混改的首个试点,目前采取轻资产运作,引入了一些“公建民营”,用来破解养老困局。管韬萍说,养老作为服务性行业,民营机制有优势,但纯民资的运营机构,背不动资产压力,很多只能靠降低服务质量来减少成本,用以平衡支出,造成了现在养老服务的困局。

    据统计,目前公办的福利院,每年每床政府补贴高达10万元,这样的成本显然不可能广覆盖,只能照顾到小部分最需要的特殊群体;而养老“公建民营”的混合制探索,解决了覆盖面少的问题,未来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作为混改试点,申养公司的规范程度极高,注册资本达到3亿元,规模可谓国内养老市场的领军企业,将来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陆文军



    • 外一篇

    从万科智汇坊看上海申养的养老逻辑

    来源:观点地产网

    “养老就是一个服务,和地产业之间是分开的,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房地产开发是房地产开发。”

    观点地产网 在上海申养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眼中,无论是已满员的城花智汇坊,还是正接受预约中的古美智汇坊,它们当然不是“散发着奇怪味道”的冷冰冰养老院,而是充满故事和温度的“长者之家”。

    “只要还有空位,每个月我都会到智汇坊住两天,看看我们对老人的服务还有什么不足。”申养负责人说。

    在这个长年热衷公益事业的“达人”心中,申养做养老的方向就是必须跟着老人的刚需走,即什么是现在的长者和长者家庭的痛点。

    申养智汇坊长者照护之家是由上海申养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营造的。上海申养,是上海万科、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专注于为大众提供可负担的品质医养服务。


    没有味道的养老院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五上午9点半,进入城花智汇坊的公共大厅后,你会发现长者们正聚在一起跟随着电视机前面的护工人员做保健操,他们有的坐在轮椅上比划着手指,有的只是安静看着前方。无论长者们各持何种姿态,但你会在他们脸上看到同样一种怡然自若而非急躁忧虑的神态,这恰是在运营智汇坊时最看重的“长者精神面貌”。

    而智汇坊内的家居、厕所和房间,每个角落都干净眀爽,且散发着“家”的那种简单却温馨的气息。谈及此,申养负责人用一句话道破了很多养老机构的通病:“这些年我们一直检讨在养老上走的弯路,很多人去看第一眼会觉得装修很好就够了,但是实际上不是的,长者精神面貌最重要。”


    智汇坊的逻辑

    智汇坊的逻辑则是我们整个专访的核心轴线。申养负责人强调申养的宗旨是“大众可负担”,包括费用可负担及心理可负担两个层面,大多数人能理解费用可负担,而申养更关注的是让长者和家人在心理上可负担,心理可负担就要让服务尽可能地贴近长者现有的社区和现有的生活,而不是把这些长者从原有社区和生活中连根拔起。

    “这个行业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快速赚钱、快速回本、快速有利润的行业,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持续而稳定的行业,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

    当然,除了智汇坊外,未来上海申养的养老事业版图中还将有忘年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与之相协同配合。

    其中忘年中心会“内嵌更多的医疗服务”,而居家服务马上会在城花和古美落地,“上门服务会有专业性,提供一些康复支持或是药事管理,帮助长者做家里没有办法提供的专业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