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史海拾贝】贵山书院创建者张勋
  • 【史海拾贝】贵山书院创建者张勋
  • 2021-04-22 03:18:22
  • 贵山书院创建者张勋


            张勋,字子镇,号衡山,潮阳县谷饶乡人。生于清康熙丁卯年(二十五年),终于乾隆庚辰年(二十五年),享年七十四岁(1686—1760)。父张黉士,为邑庠生,失意科场,设馆课徒,生七子一女。勋为四子,幼随父读,兼务农种菜,嗣辍学挑鱼贩卖。张勋魁梧奇伟,聪慧勤劳,毅力过人,日无暇晷。见知于桑田乡黄长者,以女妻之。遂改行水产养殖业,初帮岳家管池塭,继而独立经营。广纳知识,累积经验,潜心钻研,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历经台风狂暴,从未损失,他人十塭九空。张勋雄才大略,年年增添池塭。凡同业要求合营,或出售破产池塭者,均着意接纳。故其池塭,遍布桑田、下洋、梅花、金浦。殚二十载精力,积资成为当年潮阳四大富之一。(其他三人为沙陇郑毓琮、和平马湘澜、涂溪周阿雄)

      张勋大力生财,亦慷慨用财。地方公益,多方赞助。正当相求,不断解囊。乾隆初年,潮阳县令周硕勋,兴修水利,亏空库银,奉命他调,无法归填,求助于四大富,独公全力借助,由是奠定周张交谊。

    张勋热心社会事业,其业绩至今仍留人间:

    (1)开发谷饶圩埠

      谷饶老圩,原设于寨内祠堂前,因年代稍久,拥挤不堪。部分小贩,时分散集圩于寨外之余厝埔。埔之业主远在潮州城,闻说张勋发财,前来求售。事成之后,张勋考虑再三,认为谷饶背山面野,山区平原,乡村数十,山货土产,大有发展前途。一己之力,难以胜任。况独霸市场,恐贻后患,遂遍请土绅共议,共筹良策。张勋有天赋创业能力,决将日中为市之“麻雀圩”格局抛弃,建成有街道铺屋、百货充盈、顾客如流水之圩埠。凡事他一马当头,众人跟随。当其建一直三横之街道时,既需鼓励各祖派或富家来购地自建,又要说服依期落成,方免妨碍吉日开市。张勋多次带人到附近乡村,招贴圩期二、五、八,鼓励各处乡亲来谷饶圩买卖。说明本圩多方好处,说明乡规:敬外客、守信誉、禁小偷,禁强买卖。又照顾挑土产赶圩者,如过午卖不出,设坐受商店以中价收入,免其挑回之苦。又鼓励他乡商家随时可到坐受商店成批购去。在敬外客方面,鼓励怀有制造技术者来创业,说明随时铺屋可租用。故在吉时圩场开市之日,不独圩容严整,百货齐全,五工杂业皆备,更兼潮普揭客商齐来,圩场一片热闹,一跃成为潮阳有名圩场之一。

    (2)兴修水利,修建祠堂祖墓

      谷饶背山面野,地势较高,东西两面,傍大沙坑,泻水容易留水难。一日暴雨,山洪冲决;数天不雨,田园龟裂。古有“赤寮”乡名。

      张勋致富之后,修住宅,置田产。池塭鱼利,有加无已。田产购入,同步增长。卖田人家,遍及各乡。佃耕之农,非仅本地。为解决缺水之忧,决意凿流。先凿“东沟溪”,以蓄山洪,起自石部目,经头埔南流至大亨村。又凿近谷饶东面经新兴村、流进溪美村之练江支流之“坑仔”。两水所过洋面,约灌千亩,受其利者,非止张勋私产。广大数村,咸得利益。贡献非小也。

      水利完成,又兴土木,修建创大祖祠,迁葬数代祖墓,寨墙年久崩塌,尽行修复。再建南门寨门。如此耗财旷时之工程,不断进行,盖处处为族众利益着想。其出发点多含迷信因素。然时代所限,未可以今日之观点而厚非也。

    (3)惠济乡邻

      潮阳县令周硕勋,亏空库银,由张勋代为归填,方免治罪。事隔数年,朝廷核准工程,该款归还张勋。无罪升周硕勋为潮州知府。乾隆十七年(公元1753年),海阳县(今之潮安县)蝗虫成灾,两造失收,饥民遍野,知府呼吁赈灾。张勋认为义不容辞,初运赈米四大船,继又发六大船,全部施济,灾民欢呼,知府感戴,赠匾“惠济乡邻”,以表谢意,并来书云:“赤寮虽苦于旱,地实富饶,当改乡名为谷饶”。

    (4)独资创办贵山书院

      据清制,朝廷设学部,省设学使,县设儒学,都设社学。社学管理各乡村之书斋、书塾及私塾。每逢大比之年,事先选各乡成绩优异之学童,送县参加儒学署考试,考中者称“童生”,也即取得参加府试之资格。若幸而考中“庠生”(俗称秀才),可进黉门,称“天子门生”。 

      贵山都之社学设贵屿乡,后废置。清初三朝,贵山都黉门无名,张勋极感痛心,盖学童读毕书斋或出塾之后,无地深造。张勋也自惭幼随父修私塾教育,文化不高,难以配合事业之发展。因寄望于后人,而有兴学之雄心。商之于知府,周硕勋鼓励他创办书院。

      方其时,潮阳一县,仅有龙首书院。乡村学童,欲进深造,确非易事。其他如东山、莲峰、河东、五都、六都及奎光等书院,全在乾隆末年以后才开创。惟张勋以一人之力,出资白银三千余两,于乾隆二十年创办贵山书院。周硕勋曾莅临帮助策划并题院名。为维持久远,置租谷三百余石为常年经费。聘潮阳黄登庸举人为主讲,广收贵山都子弟来学。不幸张勋于书院开办后五年逝世。其后公之曾孙张巨源中文科贡元,来院讲学,直至垂暮之年。书院何时停办,无史可考。

      余非张勋裔孙,慕其出身贫寒,苦斗一生,及其发财不也忘苦难大众。兴修水利,大拓圩埠,义赈灾民,创办书院推己及人,有人人之心。财得之于众,亦用之于众。因乡无史,义举已多埋没,爰博采耆老,略叙行状,挂一漏万。盖距今二百多年,无法详考。祈谅之。

      (附录:清光绪《潮阳县志》载:“张勋,字子镇,号衡山,赤寮乡人。生平好义,社学废,捐金三千有奇,于其乡创建贵山书院,置租三百余石为修脯之需,训乡曲子弟之不能延师者。”)


    原载1992年《潮阳文史》第9辑

    作者:张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