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如何养出听话、学习好、不早恋的好孩子呢?”
  • “如何养出听话、学习好、不早恋的好孩子呢?”
  • 2021-04-18 04:38:40


  • 网络红人PAPI酱最近更新了“史上最受家长喜欢的完美孩子”,看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样完美的孩子一定是别人家的,休闲只去图书馆,根本不看手机电脑电视,亲子关系一定也很好。


    现实中我们嘴上说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但内心对“完美小孩”的执念却从没断过。


    懂事,学习好,按部就班,优秀,顺利长大,工作荣耀,婚姻幸福,一切给孩子的期许,都恨不得全部加在他身上。


    究竟怎么定义“成功”?亲子关系的核心是什么?除了“育儿之术”,今天,我们也想谈谈这些“育儿之道”。


    【配图: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1


    前几天有一个家长,是我自己的同学,人到中年,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样管好13岁的女儿?


    我说:“对不起,我不知道。


    她非常生气,说你做了清华的教授有什么了不起的,看不起老同学。


    我说我真的不知道。她不能相信。后来我觉得我的态度有点不近人情,就让她说说看到底要做到怎样才叫管好?


    我的目标不复杂。好好学习,成绩好,不早恋,以后恋爱不要出问题,然后听话。”她回答。


    听完后,我的回答还是“不知道”。


      

    成绩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我问“小学期末考试都100分你说算好吗”?她说“当然好了,将来就可能会考上清华北大”。


    我在北大工作八年,在清华工作十年,在大学咨询中心接触过的人全部是从小学习好的。


    但有一天他们不是学习不行,而是不想学了,家长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可是又只能接受。


    北大数学系曾经有个学生,从小生活轨迹单一,每天从家庭到学校,没有什么朋友,身体很差,视力很差,读书是他获取心灵养分的唯一途径。


    高二的时候,为准备竞赛,他在学校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因为大家特别期待他出好成绩,就推动他撑到最后。他也拿到最好的奖,最后走上“正道”,上了北大数学系。



    但2010年他突然转折,在拿到麻省理工大学全额奖学金后,决定去龙泉寺出家。他一直喜欢看庄子的《逍遥游》,他渴望逍遥,但逍遥不了。


    所以我说,我不知道你的孩子学习好将来会怎样。



    2


    她还说不要早恋。


    我说是,很多学生在中学没有惹什么麻烦,上大学之前没有早恋经验。但在大学他最痛苦的是别人都谈了朋友,自己谈不上朋友,甚至会为这个感到自卑。


    有的学生和别人要么没有关系,一有关系就是很复杂的关系。有的人一年怀孕两次,身体、心理都受到了破坏。


    中国的家长也希望孩子听话。你在街上竖起耳朵,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说“一定要听话”。


    怎么听话?如果遇到一个老板对她性骚扰,她还要很听话?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就算她到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内心也没有保障。


    越多的工作经验越让我不知道什么样算好的教育,怎么样才叫管好自己的孩子。



    最经典的是大家都说“考上清华、北大是成功”。一份报告显示,1977年—2008年32年间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心理学还有一个研究,叫第十名现象,很多有才华的人,成绩好的人也是十名左右。


    我们拼命追求考状元,7月份发榜的时候,可以看到各大饭店有“谢师宴”等重大的宴会。高考状元确实很重要,但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做很多事情追求很高的结果,但忘记了它的风险。


    太多父母希望看到孩子去竞赛,那有没有看到竞赛背后有多大的淘汰率?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告诉你风险在哪里?


    像前面说到的北大数学系学生,我们觉得他的人生极其“辉煌”,他的父母被称为“成功的父母”,被人家经常请去讲座。


    几乎所有的地方都会说考上清华、北大有奖赏,却没有告诉你危险是什么。




    3


    我们期待的成功也许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它的风险就是,因为太成功了,不能持续发展。


    孩子太听话了,听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听了。他可能就开始撒谎,开始与不适合的对象去恋爱,甚至去堕胎。


    某顶尖大学对学生做调查,你无法想象人人羡慕的尖子生,他们的第一个烦恼是每天玩游戏停不下来。


    30%的受访者说一玩起游戏就停不下来,无法控制。20%的人写了计划也完不成。


    你可以想象原来他是“好孩子”,现在深受非理性生活的困扰,疯狂购物、疯狂吃东西,不能控制情绪,不愿上课,不知道如何发展友谊,经常拖延时间,想减肥或有压力时吃东西,学习时发呆、走神。你能想到吗?


    这些是风险,不是必然。



    可是当我们的孩子承受很多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家庭系统就会为之崩溃。看到这些我们是不是要警醒,重新考虑也许不那么成功也有一些好处。


    成功当然很好,但如果孩子发现要失败的时候就主动放弃,生病、拖延、回避,你再也无法拉她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我们的家长每天预测股市,预测房价,预测准了吗?是你预测准了,还是大形势就是这样的?


    你只是偶然预测,好像你准了,但人生充满了这么多不确定的事情,你能预测准吗?


    变化的社会,变化的人,一切充满变数,一切无法预料。标准在变化,社会的主流在变化,人应该怎么样去应对?




    4


    曾经说过这句话我觉得非常好,“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是一生的,不是一时的。


    人生不是百米竞赛,人生是马拉松”,你可以在前面跑得非常风光,后面却不见了踪影。


    所以成功并不是考试成功、学习成功,或是赚钱成功、地位显赫,而是乐于探索、喜欢工作等等。


    对一个急速变化、压力巨大的社会,我们与孩子之间可以确定的,就是一个稳定的亲子关系,用稳定来对抗变化。当他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当多元社会存在的时候我们没有主流价值观,互相欣赏也许才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立足于多元文化社会的根本。


    与孩子建立内在的关系,建立更多内在的感受,才是应对之本。



    综合起来,就是要发展独特的个性来应对多元文化,发展出稳定的情感应对外界的竞争,充分发展内部的动机应对外界的利益驱动,发展自我的认同应对外界的急速变化。


    核心在哪里?我以为在这样变化莫测的社会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与孩子有连接,而这种连接不是外在的。


    有一个朋友对我的孩子说:“这个红包是你的,但是你要告诉我你这一年有什么进步?


    我说“一边去”,如果给,请不要附带你的条件。如果你有一百分,我就有一个肯德基,我就有一个耐克鞋,这像广告一样,利益驱动。


    如果关系都是有条件的,完成这个条件才有连接,对不起,孩子不需要这样的连接。


    当房子、手机、车子发生变化的时候,稳定这一切的就是有连接,我愿意跟你在一起,没有条件。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给孩子这样一种连接,这种连接才能应对未来变化莫测的社会。


    我常对孩子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怎么回事,我也没把握,我们一起探讨吧”。


    这句话说的是我作为成人的内心,当成人的内心与孩子进行分享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内在的连接,这部分连接不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他会感觉你和我一样没有把握,我们一起努力,而不是你假装不在意,你假装有能力。


    亲子关系中核心就是建立稳定的、长期的、没有其它利益、带有广告宣传性质的连接。




    5


    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保持竞争优势的话,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他就最有特性,最有特色。


    怎么样具有长期发展动力,讲出来的都是外在动机,而一个人必须要有内部动机才能持续发展。那我们怎么发展内在动机?你根本不需要操心,孩子天然就有,所以,要减少对孩子的干预。


    怎么样提高我们的应对功能?就是促进情感的稳定性。但这件事其它人没有办法给孩子,学校可能经常搬家,老师经常更换,亲子关系是跨越之后还可以维持的。


    我知道,我们很多家长忙得没时间跟孩子联系,打电话、发信息也许是一个办法,但我希望在这样的连接当中提高质量。



    我出国的时候到世界各地每个地方,会买一张当地的明信片,写上我在哪里,我见了什么人,寄到女儿的学校去。


    她就会告诉同学,虽然妈妈不在,但她知道我在哪里,可以与同学分享她的喜悦。


    我用写明信片传递着与她的连接,她也习惯出去的时候留个条子给我。这个条子就是我们在冰冷的、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最重要的连接。


    她把给我的所有条子都仔细地收起来,我在上面画画,用一些符号,这使她能够感觉到母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不断重复的部分。


    越是这样的发展,我们越可以接近终极目标,强化自我认同,开始喜欢自己,愿意发展自己。


    这是所有亲子关系最后的方向,就是悦纳自我。这也就是我们人一生的发展方向。